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孙社文




  摘要:对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建设校内简化的、真实的电信网络实训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较好模式,并介绍了一套宽带交换网络实训系统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实践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内容必须充分反映当今社会、企业生产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学为所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能力和发展需求为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实验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相应的培训场所(如实习车间、实习基地)和实验、实习设备,光靠“书本上学种田、黑板上开机器”是难以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高质量、适用性强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的教学设施与设备不仅品种多、数量大,而且更换快,势必造成教育的巨大投入,从而使高职教育成为一种昂贵的教育。如在我国目前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中设立的电力行业的模拟电站、化工行业的模拟工厂、数控专业的高精尖设备等,在普通高等院校中一般也是很少见的。而一些价位特别高的现代化检测设备,不能只购买一二台供学生“参观”,至少要二三位学员配置一套,让其反复操练,才能达到工作岗位业务要求的水平。
  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在学科门类、内容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不同专业对实验实训环境的要求以及实践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许多专业仅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就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在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下,解决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往往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探索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其有效利用的新模式。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实际,仅对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
  
  实验教学手段的优势“教学实验箱+常用仪表”可以说是所有院校实验室的实践设施基本配置,它是长期教学方法的结晶。现在的通信专业课程实验设备多为科研成果的浓缩,从基础实验到开放创新、二次开发实验,从课题设计到毕业设计实验,学校只需要一次性经费投入,就可长期发挥作用。它很适合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和开放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实验箱可以演示知识点的核心原理。实验过程直观明了,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测试手段简单且性价比高,教师易教,学生易懂。例如,FSK调制的验证实验,实际的FSK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学生只能观测其端口表现。但是在通信原理实验箱中,各种调制解调器、位时钟提取等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构成,却能够生动观测到各中间过程的波形,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其调制过程及详细原理。(2)实验内容丰富。既能完成通信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又能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完成通信系统及其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实验。(3)实验方法灵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系统做例题实验,许多实验箱还可借助仿真器做开发实验,也可用实验系统配备的软件,将编制的目标文件下载到实验装置,验证实验结果。(4)实验系统开放,实验系统资料完备。实验指导书、实验手册、实验电路图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二次开发实验指南等资料厂家通常都会提供给用户。另外,实验系统所有的硬件及相关资料通常对用户完全开放,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特殊的功能扩展或开发自己的课题以及进行二次开发实验。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学习目标的要求。
  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应立足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应该重视并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量的“三校生”(从技校、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走进了高职院校的大门,加上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学生和初中毕业的“3+2”学制学生,造成生源质量的个体差异明显加大。体现在实验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不感兴趣,只对原理应用或自己认识的部分知识感兴趣。不去了解理论,做实验仅仅是来凑热闹。做实验时心不在焉,只完成本次实验任务,对其他问题却漠不关心。(2)实验系统的实验效果有限。目前通信实验设备市场上的实验模拟设备(如实验箱),箱式实验设备均局限于电路层,只能使学生简单观测预设的数据和波形和掌握通信基本原理,模拟效果非常有限,无法有效地锻炼学生对通信网络的实际运用能力。(3)由于通信设施具有系统性,涉及的设备类别较多,包含通信终端、复用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等。尤其是对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技能培训,没有真实网络环境是难以完成的,也很难使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很难与实际系统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教学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引导并多加鼓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应充分认识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把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无需过渡期即可直接顶岗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应非常强。因此,可以说,实训课的成功与否标志着高职教育的成败。
  贯彻“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需要体现在实训课程中。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应达到1∶1。在教学方法上,应保证学生能真实地接触实际,真刀真枪地体验一番。较理想的方式就是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同企业员工同工作、同生活,真实感受企业氛围。通过这样的实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可以培养职业观念、文明生产的习惯和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产学研结合,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双赢”,这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当前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客观上存在许多困难。通信专业在实训环节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学生校外实训场地较难安排。一方面,通信设施具有系统性,涉及的设备类别较多,对通信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技能培训,没有完全的网络环境是难以进行的。另一方面,由于通信机房的环境及管理要求,难以接纳成批的学生进行实习。(2)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常常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机会。由于实训基地的现场设备和系统都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大多数实训教学也只是安排有限的参观电信部门现场设备,致使一些通信专业学生(甚至有些专业教师)离开学校时还没有动手调试过程控交换机、光网络传输等常用设备,这也是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愿意考虑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之一。(3)有些学校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训,但实训设备普遍不具有代表性,设备制式庞杂,连不成系统。因此,学生能力培养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有些学校即使购置了先进的工程用通信设备,但又面临设备的技术支持、实训项目及其指导书的开发等新问题。
  
  建立校内实训系统的可行性
  
  采用成套的设备,搭建完整的系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实际操作现场的全程全网的实验、实训环境,学生可以自己组建各种通信网,并从中了解各种网络传输技术及接入技术,掌握各种通信常用设备及仪器的使用,了解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