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关于《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及效果

作者:钱银中




  摘要:介绍了《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与软件公司合作办学、强化实践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软件测试是伴随IT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工作岗位。不论目前还是将来,人才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量。《软件测试》课程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环节的支持,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枯燥地讲解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软件测试》课程使用的工具和测试的对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产品,实验与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较大的难度,容易造成实验的随意性。我院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初,按照学院确立的“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思路,在办学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与软件公司合作办学
  经过调研发现,IBM软件学院推出的高校软件人才教育伙伴计划,旨在利用IBM公司在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上的优势与中国高校合作,培养软件人才。该计划中的《软件测试》课程是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软件测试人才。经过沟通和协商,我们决定同IBM软件学院合作。我院通过选拔的方式对软件专业的学生组建软件测试班,IBM软件学院为我院提供师资培训、测试工具软件、课件和技术支持。通过这种合作,我们可以利用IBM公司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引进最先进、最实用的测试理论和方法,使用最流行的测试工具软件。软件测试班的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学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软件开发的技能以外,还要学习软件测试理论和实践课程,掌握软件测试的岗位技能。学习结束之后参加IBM公司测试工程师的认证考试。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学校的毕业证书和IBM公司颁发的测试工程师证书。
  (二)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摆脱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将《软件测试》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组织教学。《测试理论》课程是理论模块,占64个学时,《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课程是实践模块,各占32个学时。
  其中,《测试理论》课程系统地讲解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安排了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等五个实验。理论课以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进行讲解,实验课选取了开发和测试该软件项目中的关键实践部分展开,帮助学生从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这种安排使所有的测试理论和方法都能找到实践的依据。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和方法,实验与理论在同一个软件项目中融为一体。《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课程分别要求掌握IBM公司的功能测试软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测试软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和测试管理软件(TestManager)三个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三种测试工具对应软件测试工作的三种重要岗位。通过学习和实训,学生将掌握如何录制、回放脚本,如何执行自动化测试和回归测试,如何设置和使用验证点,如何使用数据驱动,如何分析性能测试报告,如何设计测试用例以及如何管理测试过程等基本的软件测试岗位技能。
  经过这种划分,理论模块集中讲解理论知识,为实践模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实践模块的课时超过了理论模块的课时,反映了“实践为重”的思路。
  (三)建立软件测试实训基地,实验和实训课采用项目教学法
  为了确保实验课和实践模块的教学效果,在IBM公司的帮助下,我院建立了软件测试实训基地。IBM公司为我院提供了UML建模软件(Rational Rose)、功能测试软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测试软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测试软件(Rational Robot)和测试管理软件(TestManager)等。我院安排了专用机房,所有计算机的内存升级到1G以上。实验课的教学和实践模块的教学实训全部安排在专用机房进行。除了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之外,我院还组织专业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开发出一个简化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作为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践项目,系统采用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标准技术,通过Web访问。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我们编写、整理出开发过程的所有文档,包括用例图、用例描述文本、时序图、类图、源代码以及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等。由于学生熟悉选课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和业务流程,以该项目贯穿《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指导、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试理论》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以选课管理系统的项目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理论教学开始时安排两个关键的实验,指导学生对选课管理系统做出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学生通过这种开发实践,可分析、评估在开发模型过程中的错误,可以认识到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避免对测试理论产生枯燥、反感和厌烦情绪。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实验都是针对选课管理系统或其中的子项目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由于理论和实验在同一个项目中贯穿始终,理论和实验的教学自然得以统一。实践模块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我们安排选课管理系统作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课程实训的测试对象,《测试管理》课程也以该软件系统作为实训项目。采用同一个软件项目贯穿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学生企业实习是我院确立的BPMM(Basic Platform and Model Menu,即基础平台+模块化菜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学生完成全部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校内技能训练之后,根据学生本人自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审查的原则,经三方认可后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学生参加企业的工作实习,按照企业选定的模块或企业修正后的模块进行学习,培养岗位技能,实现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在此期间,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我院先后与常州、苏州、南京、上海等地的软件园、中科院软件所、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富深协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OKI冲电气(江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企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到目前为止,我院软件测试班2004级学生已经全部安排到软件公司实习。
  
  教学改革的效果
  
  充分发挥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我们之所以选择选课管理系统是因为该项目来自学生的选课实践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有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运行测试用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测试理论》的教学中,以该项目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索,探究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实践模块》的教学中,通过使用软件测试工具对该项目的软件进行测试,使学生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同一个项目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