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论高职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的开发

作者:谭任绩 孔七一




  摘要:实施人才发展策略是公路快速客运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公路快速客运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在交通类高职院校开发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为其培养技能型人才。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的开发应采取“专业+岗位”的模式,在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定位明确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调查研究、教师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
  关键词:高职;公路快速客运;人才培养;专业开发;专业建设
  
  组建公路快速客运大公司、大集团,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公路快速客运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而大公司、大集团的组建关键有赖于现有公路快速客运企业培养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一种在企业竞争优势中难以模仿、难以交易的特殊资源和能力,开发高职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目的就是为公路快速客运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公路快速客运企业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公路快速客运企业人力资源与传统公路客运企业的人力资源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和业务管理人员是公路快速客运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源。公路快速客运企业的员工包括业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主要是汽车驾驶员、乘务员及站务员。过去,国有、集体运输企业放弃规模化经营而实行单车租赁承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客运企业的司乘人员存在私拉乱运、私吞票款等行为,其教训深刻而沉重。现在,仅就湖南“湘高速”而言,作为三湘大地公路客运的一支生力军,依靠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享誉三湘的公路快速客运品牌。可见,司乘人员是公路快速客运企业的“形象大使”,不但要求具备精湛的专业能力,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业务管理人员要不断研究市场情况,调整运力余缺,保证运力运量平衡;要调查研究新的营运线路,确定经营规模与车辆选型;要研究客运量高低峰变化规律,调整班次密度,调度搭配车辆;要制定发展规划,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因此,在公路快速客运企业中,业务人员是立业之本,业务管理人员是强业之源,公路快速客运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和业务管理人员,他们代表着企业形象,占公司员工的绝大多数,是发展公路快速客运的重要人力资源。
  其次,自我培养是解决重要人力资源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一般而言,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的秘诀是“挖”、“引”、“育”。公路快速客运企业的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和业务管理人员是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不可能全部靠引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公路快速客运企业以讲诚信著称,这决定了在实施人才发展策略时,“挖”人才只是应急之法。只有靠“育”,即自我培养、留住人才,才是公路快速客运企业解决重要人力资源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
  
  交通类高职院校适合于开发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
  
  公路快速客运是一个新产业,公路快速客运企业为了开发人力资源,既需要定期对在岗的司乘人员、站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实施培训,更需要对新进人员加以培养。无论是在岗人员培训,还是新进人员培养,最合适的办法是企业与高校联合培训或培养。然而,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的专业来培训或培养此类专门人才。
  公路快速客运出现之前,培养客运人才的相近专业有公路运输管理专业与站务专业以及航空部门的“空中乘务”专业。这些专业都不太适合对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原因是公路运输管理专业与站务专业都是公路行业的老专业,其中公路运输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而站务专业仅在技校开设,培养的是低层次的站务人员。“空中乘务”专业值得参考,但其毕竟是培养航空运输人才的,与公路快速客运人才的培养有本质的区别。
  交通类高职院校是培养交通应用型人才的阵地,特别适合于培养乘务员、站务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等应用型人才。虽说对于从事公路快速客运的驾驶员有驾龄的要求,但也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在岗人员培训,目的是提高驾驶员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交通类高职院校应开发并设置“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采取与公路快速客运企业联合办学的形式,为新兴的公路快速客运企业培养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开发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的几点建议
  
  笔者以多年专业建设经验为基础,以高职教育相关理论为依据,对高职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的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定位应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现代公路快速客运业第一线需要的,具备公路快速客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行业规范,能从事运输管理、乘务、站务以及旅游餐饮等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品行正、修养好、语言强、气质佳、才艺精、纪律严”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将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定位于:掌握公路快速客运组织管理的技能;具备使用英语进行客运接待及相关服务的工作能力、自动化办公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美学修养;具有从事运输管理、乘务、站务的能力、公路客运站及内部布置设计的能力,以及机动车驾驶能力。
  采取“专业+岗位”模式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下图充分展示了按照“专业+岗位”模式进行高职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与运作关系。这个专业建设模式是在总结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高职教育相关理论建立起来的,具体落实了适合高职教育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体验”教学模式,是能够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特色突出的专业建设模式,其特点是专业建设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所确定的职业岗位开展。围绕职业岗位开展课程建设,围绕职业岗位所对应的A、B、C等模块,建设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和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围绕职业岗位开展教师团队建设,完善教师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这个专业建设模式落实了“职业岗位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的理念,因此,可将其称之为“专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模式。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落实具体培养措施,是开发高职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的前提。因此,应开展如下表所示的九项专题研究。
  
  教师团队建设“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建设是开发高职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的基础。(1)应以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为重点(兼职教师可聘请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应完成对学生的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现场指导以及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所有学生都应得到现场专家的指导)。(2)在师资聘请、培养与引进的过程中,应围绕职业岗位完善教师结构,师资在A、B、C三个模块中的比例应各占30%左右,以有利于开展“专业+岗位”的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模拟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的职业岗位环境,既注重单一功能,又重视综合性,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校企联合办学是办好本专业的基础,因此,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与本地公路快速客运公司、汽车站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认识实习与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实现最佳的实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交通类高职院校中开设“公路快速客运管理专业”,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一举措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与公路快速客运企业的双赢,更是公路快速客运公司实施人才发展策略、培养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立快运品牌、加速发展壮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剑锋.公路快速客运发展的几点思考[J].综合运输,2003,(9).
  [2]谭任绩.公路快速客运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J].综合运输,2004,(3).
  [3]刘孔杰.高速公路快速客运集约化经营[J].交通世界,2005,(3).
  [4]刘建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
  谭任绩(196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
  孔七一(1955—),女,浙江安吉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