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的安全保护教育

作者:仲崇生




  摘要:各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纷纷走上了生产第一线,虽然走上工作岗位后,企业还会进行有关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但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使其树立安全意识,仍很有必要,也很有益处。
  关键词:工学交替;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安全法规;安全规程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所培养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有很多时间用于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有的学生甚至可以顶岗作业,毕业后大多数学生可以直接走上生产第一线操作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更贴近生产第一线,因此,在校期间系统地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对将来的工作很有好处。本文拟从机电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角度,阐述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在安全保护方面
  必须掌握的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我院的有关做法。
  
  高职院校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与安全保护、安全生产的措施。但各部门、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仍屡见不鲜,这反映了部分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企业没有认真建立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安全培训与安全措施不到位,只片面强调完成生产任务,不注意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甚至有的基层领导违章指挥职工冒险作业。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安全生产与保护教育课,教育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规、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与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于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自觉地执行各项安全制度规程,自觉抵制各类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做到在工作岗位上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
  
  学习与掌握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学习国务院颁布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工人、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几项规定》;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以及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学习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基层(车间)工会保护检查员的工作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通过系统的学习,使高职院校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意识,时时处处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掌握、执行并宣传好党和国家关于劳动保护的政策、法令、条例和规定,及时解决在工作、学习中出现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自觉执行各项安全措施,不违章作业。要让学生懂得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的“三不放过原则”。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现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行为,或发现有重大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会危及职工生命安全或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问题时,要向企业行政部门或现场指挥人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保护国家、自身与他人的利益。
  学习与掌握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与工作场所相关的专业安全知识机电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面向各行各业从事机械工作,也可能从事电气工作,经常要与机械、电气打交道。在机械制造行业,经常碰到的普通通用机床设备有剪床、锻床、锯床、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加工中心等,经常涉及的特殊设备有电焊机、工业锅炉、空压机、起重机、铲车等。可能在地面作业,也可能在高空作业,工种可能是设备操作工、钳工、电工等,或从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工作。在校期间,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掌握通用设备的性能、工艺要求、操作规程与安全规范,熟悉相关岗位的安全责职和基本的安全常识。在工作时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能擅自把工作交给他人;不能打闹、睡觉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上班前不能饮酒。在技能方面,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工艺要求与操作规程,变换工种时,不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生产或单独作业,不得开动本工种以外的设备。从事电气、起重、蒸汽、锅炉、受压容器、制气、焊接(切割)、司机等特殊工种,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源、气源,熄灭火种,清理场地。在涉及运转设备时,所有的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电锯、接地设备的联轴器、转轴、皮带轮与飞轮等危险部分,都要安装防护装置;不得跨越运转设备传递物件或触动危险部位;工件必须夹持正确、牢固;切削时不得用手拉、用嘴吹铁屑,不准站在砂轮正前方进行磨削;调整检查设备需要拆卸防护罩时,要先停机关车,不准无罩开车;遇中途停电应关闭电源;对于机器的摩擦部分需人工加油的,要使用长嘴注油器,加油时应停车加油。对于电气设备,一切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安全措施;非电气技术人员不得维修电气设备;使用的手持工具必须绝缘可靠,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措施;行车与机床、钳虎台等部分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在容器内和危险潮湿地点不得超过12V;在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挂停电警示牌,设人监护,停电牌必须谁挂谁取,非工作人员严禁合闸,合闸前须经仔细检查。在两人以上共同工作时,必须有主有从,统一指挥。在起重重物时,起重机的挂钩与钢绳要符合规范,不能超负荷、超速度斜吊,应禁止任何人在吊运物品上或下方停留与行走。在厂内交通方面,行人要走在指定通道,注意各种警示标牌,严禁就近跨越危险区,不得跨越运转设备。不得在车间内骑自行车及驾驶其他车辆。在散放易热、易爆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该严禁烟火,有毒物品与危险物品应该储藏在专设场所,由专人严格管理,不得在有毒、粉尘生产场所进餐、饮水。
  学习与掌握正确穿戴个人防护品的知识正确穿戴个人防护品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是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正确穿戴个人防护品的知识。在工作前,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女工要戴工作帽,要把发辫放入帽内,车工要戴好防护镜;旋转机床严禁戴手套工作,不准赤膊、敞怀、戴头巾、围巾工作;高空作业时,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不得穿硬底鞋,严禁投掷工具、材料等物件;电气操作人员应该穿好绝缘靴,戴好绝缘手套;电焊工要穿好防护服,穿好绝缘靴,戴好绝缘手套和防护面具;在有危害健康的蒸气或粉尘的场所,应戴好适用的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
  学习与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急救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必须学习与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急救知识,掌握仓库、车间的防火规范,掌握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方法,掌握消防器械的管理、使用场合与方法以及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实施安全教育的做法
  
  我院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的模式,结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与专业课的设置,开设了钳工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数控加工实训、装配安装实训、电工实训、PLC实训、生产实训等,部分实训安排在校内,有一些实训安排在校外。在教学、实训各环节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多年来,在学生实训环节中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在校内经常开展安全方面的讲座,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安全法规与有关安全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2.选择工程实际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便于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而且学生容易掌握牢固。
  3.在学生实训前,请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习动员,结合下企业实习的有关情况,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使学生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程,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在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安排两名以上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现场指导,既可现场讲解工程实际知识,又可指导学生安全生产。
  4.学院在安全生产保护方面加大了投入,配备了足够数量的安全帽和安全服,使全院学生在车间实习时都能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相应的岗位技能与安全方面的知识,并应开展专题的安全知识学习、培训与考核。安全法规与安全知识的教育,应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实践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安全知识比较缺乏,安全意识还很薄弱。
  作者简介:
  仲崇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