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学生评教数据的巧妙处理

作者:付 静




  摘要:教学评价工作已在各级院校中广泛展开,许多学校将学生评教的数据作为衡量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并将其与教师的聘用、职称评审、岗位津贴等教师切身利益挂钩。这就使得对学生评教数据的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几种常见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评教数据进行巧妙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关键词:学生评教;相对分数法;网上评教
  
  学生评教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其所经历的教学过程,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体系,从学习者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的评估行为。目前,这种评估行为已被广泛采用,同时,学生评教的数据已成为衡量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与教师的聘用、职称评审、岗位津贴等切身利益挂钩。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有一套系统的学生评教标准。这种标准一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设定多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通过问卷等形式让学生为每项指标评分,依据每项指标所对应的不同权重求出其加权平均值,得出的结果便是教师的评教分数,也称为原始分。虽然各院校的评教标准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和理解,但是这种评教数据,实际上只是学生的客观认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整理,才能将其作为教学信息加以反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重视设定评教标准,忽视处理评教数据,导致教师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的现象。因此,对学生的评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摆在各级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几种常见评教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
  
  汇总平均法这种方法将每位教师担任的不同课程所得到的原始分数相加汇总后求算术平均值,以此作为该教师学生评教的最终得分。这种计算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评价结果能够直接反映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教师接受。缺点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同班级的测评结果之间无法进行比较的问题。笔者在实际测评中发现,低年级学生一般比较认真细致,任课教师的平均分数偏低,且成绩区分度大;高年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普遍存在“放水现象”,测评结果平均分偏高,成绩区分度小。毕业班与新生班对教师评价的平均分数一般相差5分以上,有时甚至出现新生班中测评的最高成绩低于毕业班中的最低成绩的现象。除此之外,不同班级在班风、学风、专业和整体性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不同学科类别、不同教学环境的喜好程度等因素,都会使评分结果存在差异。以上种种现象表明,采用简单的汇总平均法显然缺乏科学性,但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因而被绝大多数院校普遍采用。
  名次法这种方法按照原始分数对每个班的任课教师进行排名,用教师的名次表示测评结果。其优点是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每个教师的相对水平,接受测评的教师容易理解接受,同时,能够使不同班级的测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直接将每个教师的名次进行算术平均,作为该教师的最终名次,能够达到分析全校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与汇总平均法相比,名次法的缺点是用名次代替原始成绩,无法直观反映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期望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每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人数较少,使得全校教师的平均名次区分度较小。由此可见,采用名次法反映教师之间的水平容易掩盖教师之间的真实差距。
  标准分法这种方法将评教数据经过一定处理后转化为标准分,再将每位教师在所有任课班级所获得的标准分进行算术平均。标准分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它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具体表现为某任课教师的原始分与某个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平均分之差除以某班全体任课教师原始分标准差所得的商数。由于这个商数代表的是相对位置,使得不同班级测评结果具有可比性,这一点与名次法相似。同时,标准分淡化了原始分数的绝对性,表明了教师的原始分数在某班分数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教师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Z分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教师的原始分小于平均分时,Z值为负数;当教师的原始分大于平均分时,Z值为正数;当教师的原始分正好等于平均分时,Z值为零。这一相对性较准确地表现了教师之间的测评得分差距,使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自己在全体教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与名次法相似,标准分法掩盖了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可能出现人为的“拔高”现象。尽管同一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部低下的概率很小,但只要这种情况发生,就会出现水平一般的教师被“拔高”的现象。另外,教师可能对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分数感到难以理解。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向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虽然标准分在科学程度上较前两种方法更为优秀,但由于以上缺点,且计算方法相对麻烦,因而,各级院校极少采用此方法。
  
  相对分数法,巧妙处理评教数据
  
  2004年以前,我校一直采用汇总平均法处理学生评教数据。随着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化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使用汇总平均法处理学生评教数据本身存在很多缺陷,大多数教师对经该方法处理过的数据感到不满,有些教师甚至对是否应该进行学生评教产生质疑。为此,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旨在增强不同班级评教数据的可比性,同时,兼顾操作过程的简便性,我们设计了一种介于名次法和标准分之间的方法,处理学生的评教数据,即相对分数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将每位教师在不同班级评教中所得原始分与该班所有教师评教得分的平均数相比得出差值,将原始分转换为相对分数,高于平均值的为正数,低于平均数的为负数。将每位教师在所有班级的相对分数相加后求算术平均数,即可得到该教师的最终评教值。
  公式中Zi为某班某任课教师的标准分;Xi为某班某任课教师的原始分;μ为某班全体任课教师原始分的平均分;N为某班所测评任课教师的总人数。
  表1中第一列数据是三位教师在不同班级所得到的原始分;其余各列为该教师所在班级其余教师的原始分。第一、二行是1号教师在不同班级的得分;第三、四行是2号教师在不同班级的得分;第五、六行是3号教师在不同班级的得分。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号教师所在班级得分普遍偏低;2号教师所在班级得分普遍偏高,但这并不能说明该班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全部很好。其原因在于任课教师的选派是随机的,每个班级都会同时遇到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因此,表中采用原始分数评价教师就显得十分不合理,而用相对分比原始分更为合理。但相对分存在负值这一缺陷,教师很难接受,可将相对分数加上一个固定的数值(我们使用的是全校学生评教平均分),即可得出该教师的最终评教分。
  根据表2可以看出,若按原始分数排序,2号教师排在第1位,但若按标准分则排在第3位,1号教师按原始分排在第3位,按标准分排序却排在第2位。
  通过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相对分数法保留了名次法与标准分数法不同班级评教数据具有可比性的特点,同时,相对分数平均后的区分度较名次法大,又比标准分容易理解。
  建立网上评教系统,简化评教工作实施过程
  随着各类院校的扩招、专业增多及学分制改革的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建立网上评教系统,能够简化评教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配合我院新的评教数据处理方法,我们尝试开发了相应的网上评教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即时得分、随时查询、排序打印、明细查询等功能。首先,网上评教系统建立了每个学生与其所学课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凭学号登录该系统后,可以看到自己本学期所学课程及对应的授课教师,避免了传统评教方式容易产生的张冠李戴情况,同时,有效避免了学生漏评的情况。其次,学生无须填写教师编号,减少了学生评教花费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评教时的疲劳效应。再次,学生进入评教系统后,通过选择相应的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系统后台即时进入计算程序,大大减少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次,使用网上评估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评教对教学的调节功能。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随时登录评教系统,对相应的教师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登录系统随时查询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匿名评价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这种方法将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极大地发挥了评教对教学的调节功能。最后,网上评教实现了“无纸化评教”,各职能部门无须在学期末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评教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晓江,黄晓东.基于归一化的学生评教模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师铁梅.学生评教测评数据的处理[J].教学与管理,2004,(7).
  [3]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付静(1977—),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工业技师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