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等职业学校《3D MAX》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邓 宁




  摘要:结合《3D MAX》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构建课程体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中等职业学校《3D MAX》课程教学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3D MAX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评价
  
  3D MAX是现在流行的三维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影视动画、建筑装潢设计、多媒体制作等多个领域。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掌握该课程的相关技能,便于到广告、装潢、多媒体制作等相关公司就业,因此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比较重视。但是由于3D MAX软件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教学与技能人才需求相脱节等原因,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解决该问题的几点体会。
  
  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在中等职业学校《3D MAX》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突出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真正满足今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宽基础、活模块,突出职业定向性根据职业的岗位特征,把《3D MAX》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建模、材质与贴图、灯光与摄像机、渲染、动画等几个主要课程模块。在保证基本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岗位、方向的学生,以上几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亦有所区别。例如,建模模块对于室内效果设计,教学内容侧重于二维复杂造型、室内家具基本曲面、室内环境建模等方面;而对于多媒体动画制作,则突出使用NURBS建模、面片建模以及骨骼制作等建立角色的方法和内容。又如动画模块,对于同样的室内效果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放在控制摄像机进行室内游历动画的制作;而对于多媒体动画制作,则需要在动力学系统、运动控制器、常用粒子特效、视频后期处理等内容上着重进行讲解和训练。这样,“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不但突出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还解决了由于3D MAX软件本身的相对复杂性而造成的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培养职业能力,突出实操技能这里所说的职业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3D MAX》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对实体绘制、造型等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求对参数设置、功能使用等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应用,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安排《3D MAX》课程教学时,要注意课堂讲解、实操演示与学生实训练习的结合,注意在实训教学时对技术理论和实践技能形成加以指导和帮助,并控制好它们之间的时间关系。根据中职生今后的岗位特征和社会对大量熟练操作人员的需求,在保障必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实操技能的培养。
  “弹性适应”的授课内容在构建《3D MAX》课程体系时,还要注意授课内容的时效性。近年来,3D MAX软件更新较快,几乎是一年更新一版,而且每次更新以前的插件几乎全不能用,必须使用该插件的最新版本。所以,授课内容要注意随时改革过时、陈旧的内容,吸收与现实社会、行业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新技术,形成动态更新的、具有“弹性适应”的授课内容模式,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与今后的岗位实际相符,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跟上行业前进的步伐。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D MAX》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而且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常规的讲授法、演示法等方法外,还要积极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介,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实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对具有一定真实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典型事例、实例或个案,通过分析、辩论、演绎、推断、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选案例,所选案例要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可讨论性等。例如,在《3D MAX》的灯光模块教学时,安排某酒店大厅室内灯光效果设计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如何进行灯光设置,哪里放置点光源,哪里放置泛光源,自然光效果如何设置,物体的自发光、反光,玻璃材质等的透光效果如何控制,对于某局部的主光源、背光、侧光如何配合,对于整体的灯光色调的把握等等。然后,把学生设计的灯光分布与该酒店大堂最终采用的设计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该案例教学,学生对3D MAX中的这几种光源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比以往仅靠死记硬背收到的教学效果更好。实践表明,在《3D MAX》课程中适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采用“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这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特点十分贴近。我们把“任务驱动”具体应用到《3D MAX》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建模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建立会客厅局部场景这一具体任务,然后将其划分为客厅墙体及建筑结构的建立,沙发的建立,茶几的建立,茶杯、茶壶等其他物品的建立等几个子任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他们完成不同的子任务:普通的学生完成前三个子任务,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再完成第四个子任务,特别优秀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的模型在满足逼真性的前提下增加创意。学生通过整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完成这些具体的任务。这样,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而学会学习的成功体验又反过来激发他们乐学的精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断地提高。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与趣味性。在《3D MAX》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该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展示、素材库等教学资源,配合投影、计算机、校园网等教学工具和手段,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这里,笔者将3D MAX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制作成FLASH文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可随时下载观看、学习。这样,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可随时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于《3D MAX》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评价手段的状况,将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上,体现职业能力本位的特点。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日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行动态的评价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
  此外,3D MAX有许多认证项目,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书3D MAX图像制作员,美国Discreet公司的3D MAX动画工程师、3D MAX建模工程师认证,国家信息产业部三维动画设计师等等。将课堂教学与这些相关的认证项目相结合,把这些反映技能水平的认证结果作为学生3D MAX学习效果评价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国方,等.构建以强化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等职教课程新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作者简介:
  邓宁(1974—),男,北京市应用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现为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在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