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夏爱联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培养电子信息制造类产业技术人才的骨干专业。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文章指出项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问题;对策
  
  课程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办学主体与受教育者联系并开展交流活动的载体,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教育活动的组织手段和方法。而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更承载着职业教育的思想与观念,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着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与进步,尽管如此,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仍然不能彰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2005年,江苏省常州市启动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开发工作,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在部分学校进行了实施试点。
  
  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人才需求状况调研
  调研的目的在于使课程开发过程更好地体现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在总体上确定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市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与学生就业相关性较大的典型企业以及部分已经就业的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内容为企业的岗位情况、岗位工作任务情况及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等。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对常州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调研,形成了常州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确定了电子整机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营销、家电产品维修等专门化方向。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将专业岗位(专门化方向)所涉及的职业活动(一级任务)细化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二级任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需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在会议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并经整理归类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此表是课程结构分析的主要依据。
  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企业、行业专家及资深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分析。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专项能力分析是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行业标准、情感态度、安全与卫生等方面对完成二级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进行描述。一般采用动宾结构描述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条件,如“会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正、负极”,“能根据型号识别三极管的类型”,“能正确识读色环电阻的阻值”等。专项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内容分析的基本依据。
  
  (三)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的选择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以什么结构获得这些知识,即职业教育采用什么形式的课程结构。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应不同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教育是为了培养不同学科的学术人才,是一种学术教育,因而学校的课程结构应当与学科结构相对应,使个体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因而其课程结构对应于学生就业后从事工作岗位的工作结构(体系),而企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结构是以完成一个个“工作项目”为目标,因此我们选择了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结构。根据上述课程结构的选择原则,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开发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将工作任务分析表转换到课程的过程是课程分析的重要环节,其实质是对工作任务分析表中的二级任务进行整合。此项工作主要由资深的专业教师完成,其方法是先挑选出可以单独构成课程的部分,再将其他任务以相近实践活动为主线及知识、技能相关性与同级性原则进行合并组成课程。要区分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化方向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专门化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它们共同搭建起专业课程结构。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确定了《电子基础技能》、《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制图与仿真》、《电子仪器与仪表》等主干专业课程;在专门化平台方面设置了整机装配工艺、电子产品调试技术、电子产品检验、电子产品营销、电热类器具维修、影视设备维修等专门化方向课程。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课时进行调整,形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
  (四)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在课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为具体课程确定合适的项目,并对该项目的实施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项目必须能够负载本课程整合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这项工作应由经验丰富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或企业培训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这一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要求课程开发人员具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面,确保选定的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负载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内容分析工作的物化成果。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共同组成专业教学的指导方案。
  
  实施试点与关注的问题
  
  由于新课程教学指导方案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学校层面的项目课程在开始实施阶段将面临诸多问题。
  项目教材由于主干专业课程和大部分专门化方向课程均采用项目式课程形式。因此,为保证项目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一套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材料(项目学习包),即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学习资源——项目教材,而现有的学科型教材只能作为学生学习时的参考材料。项目教材必须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起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本项目时探究理论知识有引导作用,能够提供完成本项目所涉及的资源信息或提示信息。项目教材的文本格式反映了编写者的教学理念,能否跳出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框架的束缚是成功编写项目教材的关键,而这一任务只能由学校的全体专业教师来完成,这对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项目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又一难点。在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为了真正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标志,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策略,创设合适的职业活动情境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项目教学的评价问题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由于大部分课程的教学都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用一张试卷就能反映出来的,因而从评价方式的角度看,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多地转向过程评价,减少结果性评价。同时由于小组合作的学习增多,小组、学生等评价主体也应当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评价中来。二是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的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已经延伸到课前的项目学习包的编写以及课后下企业的顶岗实践,因而,教师的项目教材开发成果、学生职业技能(资格)的提高程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将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
  虽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是在边实践、边完善的过程中,新课程体系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首先,从试点情况看,虽然从时间安排上只有两个学期,但是效果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体验性认识更多,学生的专业思想牢固,其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其次,参与试点教学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明显提升,部分优秀教师已经脱颖而出。
  
  反思与对策
  
  转变观念是成功实施课程改革的保证在整个课程开发与新课程试点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教学学习包的编写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全摆脱先理论后实践的束缚,所以在项目教学实施的初期,专业教师编写的项目教材(项目学习包)仍然不免透射出学科型教学的影子。因此,转变观念成为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与保证。
  关于教学指导方案中课程标准的完善问题目前已完成的各专业课程标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主要问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怎样使数量合适的项目最大限度地负载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二是怎样使项目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更接近;三是怎样动态地调整项目内容,以确保项目及时体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开发课程的教师实践性经验的积累,提高项目课程的开发能力。
  加强工学结合的实施力度,将工学结合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比较项目教学的“项目内容”与学生工学结合时下企业的“工作内容”的关系,可以将部分项目课程直接移入企业进行,这样的项目教学具有更加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也使工学结合的内涵更为丰富,效果更佳。
  加强对全体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要使青年专业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同时形成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的制度,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真正落实新教学指导方案中关于教学评价的建议要实现教学评价的同步改革,彻底改变原来的结果性评价为工作过程性评价,并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调整学校原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变原来只重成绩、不重能力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作者简介:
  夏爱联(1966—),男,江苏常州人,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