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评审的误区
作者:王秀花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评审;误区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其评审中存在着诸多误区,不同程度地误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内涵,其后果是造成精品课程建设“走过场”、短时间包装、为评审而造假等,失去了评审的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误区
(一)精品课程建设定位与人才培养脱节
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其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市场)需求却存在着很大距离,给学生造成了就业困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课程设置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应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确定应以能够体现教育目标为原则。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材料》两门课程,在确定精品课程时,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职教特色进行选择和建设。《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强、职业特色突出的技能型课程,通过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和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材料的能力、材料质量鉴定能力、材料技术性能检测能力,使学生符合试验检测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短期内无法实现毕业即顶岗的基础课,无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积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其课程建设应该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性,使学生获得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得到社会认可,缩小以致消除学与用之间的距离。
(二)精品程课建设与行业(职业)和就业脱节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从设置什么课程,为什么设置这门课程的分析入手,确定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从“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出发,以“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为前提,选择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服从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总体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的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展示技能训练的过程,应突出能力的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课程的示范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脱离这一总体目标,根据某些课程主讲人的特殊身份,将其所授课程确定为精品课。另外,在精品课程的整体设计上,没有以岗位和具体工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鲜明特色,忽视了行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以行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为导向,选择和建设精品课程,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与未来所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估脱节
“五个一流”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设置“岗位型”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具有“特色性”的教材、设立“情景性”教学环境。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重在实践,并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没有把握住这点,存在突击建设、为评审而建设、为名利而建设等情况,没有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质量工程,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致使精品课程建设无法与教学评估结合到一起。
应从全校整体专业建设出发,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规划,明确国家级、省级、院级重点专业必须具有精品课程,形成全校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包括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设立精品课程建设程序,建立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制定精品课程验收标准等。明确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过程,为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至少应确定为期三年的建设工期和五年的建设规划。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系、院、自治区、国家四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体系,制定四级精品课程的定位、选择、分级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质量监控体系。
第二,严格精品课程申报和评审程序,贯彻先立项、有规划、有过程的原则,制定明确的申报条件和申报要求,建立专家评审、校园网公示、企业参与等评审程序。
第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并在校园网建立质量跟踪系统,将评估体系深入到教师、学生、企业。
第四,建立精品课程奖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对课程负责人及参与建设的骨干教师在学术活动、评先选优、职称晋级等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
第五,建立精品课程评价和淘汰制度,不断加强提高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对停止不前、发展缓慢的精品课程要进行及时评估调整,直至取消其精品课程资格,确保精品课程的含金量。
第六,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达标课程、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等递进课程建设体系,有计划、有标准、有目标、有过程、有组织地实施课程建设,创造精品课程建设环境。
(四)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内涵脱节
许多院校没有在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而是“临阵磨枪”,“短平快”,谋求在两个月内完成从院级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了评选而建设,没有建设规划。在课程的定位和选择上,存在个人争名夺利的倾向;在精品课建设上,过于注重外部包装,即网页或页面的视觉效果;没有将精品课建设的内涵落实到每个教师,有些教师甚至对精品课建设感到非常茫然。另外,精品课程建设缺乏规范的建设程序,以教研室或系推选代替申报、立项、建设、检查、验收、评价等程序。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没有将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在技能训练、工作能力培养等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教学成果,尤其是实训成果反映在课程评价中;没有将课程设计理念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如内容的前瞻性、思想的先进性、训练的实践性等等。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没有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学习与研讨。另外,精品课程建设应与专业建设同步开展,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校园网、集体讨论学习、宣传栏、广播等,对精品课建设进行宣传,使全体师生深入了解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具有重大影响。
精品课评审中的误区
评、审不能有机结合由于精品课程评审在网上进行,无法对微观层面的内容进行评、审结合,实地考察,忽视了许多关键的核心内容。如实践教学环境是否能够满足技能培养要求,如何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实践教学中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工学结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如何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课程在本专业建设中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等。因此,应加强对精品课程评审的审核和考察,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套用评审指标进行打分,应考证相关的佐证条件,不断探讨、研究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审方式。
重视外表而忽视了内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适当进行页面或网页设计等形式建设,无可厚非,但如过分注重包装,无疑将会误导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据调查,有的学校为了评选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网页或网站,使得此项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高达20%~30%,,加大了精品课程建设成本,造成浪费。应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贯彻“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使精品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一致,把精品课程建设融入到专业建设当中,使两者同步发展。
短期成果掩盖了长期建设精品课程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提高、完善、再提高的发展过程。短期内无法建成成熟、牢固的精品课程,无论从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还是从教材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管理机制建设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需要一个检验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完整的质量工程,只有扎扎实实、认真持久地建设,才能建设出真正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
[2]张大良.打造精品课程 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9).
作者简介:
王秀花(1962—),女,河北顺平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监理、教学与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