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校武术教学“形象化分析法”探索

作者:邬芳艳




  摘要:采用单调的示范和讲解方式进行武术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武术技术动作难度大,不易掌握,可望而不可即。“形象化分析法”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拳谚;技法;拳理
  
  问题的提出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一项以徒手或器械的技击动作为练习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运动项目。武术长拳手法和眼法要求“拳如流星”、“眼似电”、“眼随手动”,手法要求流星般的迅速、敏捷、有力,目光要像闪电般明快锐利。在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套路中,要求练习者手和眼运动快速、协调。
  武术动作大都具有跳跃性和翻转性,然而,大多数武术教师仅采用正统的单调的示范和教条式的讲解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武术技术动作难度大,不易掌握,可望而不可即,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低落情绪等。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胆采用“形象化分析法”进行教学。“形象化分析法”是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身体感官功能,结合武术技术动作的运动特点、技术风格和运动规律,通过观、思、记(静)以及示范、演练(动)等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是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诠释武术内涵的一种新尝试。
  
  “形象化分析法”的教学运用
  
  (一)与拳谚相结合
  武谚是民间武学流传沿用、通俗简练、富含习武经验的一种俗语。在武术教学中,适时将武谚以类似顺口溜的形式传述给学生并加以解释,能激发学生“观”、“思”、“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杂乱的室外环境中集中注意力,从而克服以往由“示”、“讲”教法引起的单调性、失真性。
  拳谚的实践性强,每句拳谚都有一个完整的内涵,能揭示武术运动的要素和一般规律。因而,在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运用拳谚。如讲到武术的健身价值时,可采用“经常练武术,不用上药铺”;突出内外合一的整体性时,使用“眼手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这种风趣的讲解既能体现武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能说明武术“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一场空”的真正含义。又如在要求学生重视腿法的练习时,可引入“练功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突出腰部的重要性时,引入“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在讲到武术能锤炼人的体魄、陶冶人的情操时,可用“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这种言简意赅的拳谚,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练功的积极性。另外,在强调练拳与功法结合时,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拳打千遍,身法自现”之说。这些拳谚能够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动作的意义,快速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客观上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静),主动进行动作练习(动),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师生保持高度同步的状态,完全打破了过去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技法相结合
  武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技击性。从武术这一基本特征出发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对当前套路产生新的认识。
  错误动作的分析与技术相结合初学者处于掌握技术动作阶段,往往对“手眼身法步”的性质和作用理解不透彻,以致在练习时错误动作层出不穷。作为教师不仅应知晓如何分析错误,更应明白如何纠正错误,做到有的放矢,省时而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对技术项目如散打、拳击、跆拳道等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把错误动作的分析、纠正方法与武术的技击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套路与技击在教学中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如在分析初学者练习冲拳时产生的拳面不平、力达拳棱的错误动作时,传统教学法的讲解是:“腕关节内屈,使拳背与前臂、肘、肩在一水平面上”,将套路与技法融为一体的讲解是:“这种拳型是由于腕关节的外展造成的(原因),拳背和前臂不在一水平面上,撞击的反作用力不能顺达地通过腕关节传导到肘、肩关节形成有效缓冲(与技击相联系分析),容易造成腕关节的挫伤(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纠正错误动作呢(提出问题)?对了!使拳背与前臂在一水平面上(解决问题)。”前一种讲解过于简化、笼统,学生感到抽象,只能产生浅表认识(没有思维,只有记忆);后一种则相反,一因一果,一分析一处理,一提问一回答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进行感知识记,加强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既教“拳”又教“义”。
  新内容的传授与技法相结合在教学中运用技法,避免了因套路与技击的割裂而产生的乏味性。通过分析套路的技击性,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了教师认真教学和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如在简化太极拳中,第二组第三式“搂膝拗步”的动作要领是一手搂开对方进攻的手或脚,另一只手向前推手反击。又如第七组第二十式“闪通臂”,可喻为右手上架对方的击头拳,同时左手下击其肋部或腹部。这种一格一功的讲解,实用性强,直观易解,让学生从套路中领会技术价值。这种方法不但加快了教学进程,也是对武术套路过于“虚套”、“花法”的说法的一种纠正。
  (三)与拳理相结合
  拳理是武学中普遍存在于各种拳械技击中的共性规律和一般原则,从宏观上反映出武术技法特征,指导武术训练实践。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对拳理的通晓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技术素养。如果学生能够在完成技术的同时,懂得拳的理义所在,就能够拓宽和充实其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学习手法时有“出手要抖,回手要勾”之说,这是拳的理道。每个掌拳的挫、抖、勾、格、搂都含有自己独特的进攻防守招法。勾不能无任何含义地空空收回,可以借搂、穿、勾、拦、带之劲顺收势防守对方招法的方向、路线和力的大小,乘“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机攻而取之,做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合一”。这种拳理分析的过程就是运用思维能力领悟每一动作中的手、身、步法,体现“招招相生”、“势势相连”的真谛和要旨。这种分析和评论过程,能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再加上演示过程,更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武术套路技术动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将简化太极拳中的“转身搬拦捶”评论为:“转身”是当自己右后方受到攻击时,迅速右转身收右腿,避开对方的下路攻击,同时右手向右后方化开对方的击头掌;“搬”是右手由内向外格开对方的一只来拳;“拦”是左手由外向内拍开对方的另一来拳;“捶”是拦开对方来拳后迅速用右拳直击其心窝。这种双方防守进攻递招往来犹如汹涌江涛,招招相生,奔腾而来。此教法是示“拳”(动)和评“理”(静)互融,极大地启迪了学生的心意活动(静),使其主动分析每个动作的含义,为武术教学中的肢体练习(动)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内外环境。
  (四)与缩略语相结合
  武术教学与其他技术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果按照每次教授八个动作,总授课时限为半年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对于初次接触武术课的大学生而言是很难熟练掌握所学动作中的每一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眼法的。那么,教师如何准确、快速地讲解并纠正错误动作,从而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练习中,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
  简化教学内容将省掉不必要的赘述,是突出重点内容的有效途径。初学武术者往往感到内容多、动作变化路线繁杂,风格性较强,怕失败、怕受伤,做起来机械、没有生气,这种效应直接导致学生消极、厌烦的不良情绪,妨碍了学生学习武术动作技术的情感态度,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缩略语简化动作路线的描述,使之更形象、更易接受。如在讲授二十四式太极拳“白鹤亮翅”式时,可作如下表述:“右跟左上成虚步,左臂下行右上走;左侧按马微舒腕,右手上提右额头;中正安舒意不断,神形象随两不丢。”仅仅40多个压缩词,就言简意赅地把动作的方向、路线、手法的表现,拳理的要求,技术风格描绘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正确的示范,即可成功地描述“白鹤亮翅”式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和风格。这种简易的描述既详细快捷又不落俗套,便于记忆,同时,又能启发学生汇编缩词并加以精细描绘的内在精神活动,强化了他们对动作的进一步认识,为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动作技术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辅助条件。
  当然,在汇编技术动作的缩略语方面也要注意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先,要通晓动作的性质,是攻或是防。其次,关键词一定要反映出动作的路线、方向、手法、身法、步法等技术要领。一般遵循先写下肢,再写上肢;先写左侧,再写右侧;先写目视方向,再写技术风格的原则。最后,要注意突出技术动作的特点、运动风格和表现手法。这种缩略语讲解法活跃了课堂气氛,间接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这种教法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动态。
  克服教学的机械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和主动性,创造了学生学习技术时良好的唤醒状态。
  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达到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同步和协调。
  (二)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理解武术专业术语,并深化拳谚和拳理所体现的内涵。
  在讲授技法分析和缩略语运用的步骤、方法和创作汇编过程中,应注意规律和专业术语等问题。
  讲解拳理要深刻,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
  [2]吴兆祥,等.体育百科大全(20)[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3]祝莉,等.精讲多练[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邬芳艳(1950—),女,上海市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