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工作胜任力研究

作者:张西华




  摘要:目前关于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尤其是针对特定专业(如营销专业)教学的研究非常少见。因此,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营销专业学生工作胜任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胜任力
  
  问题的提出与阐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快速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将日益加剧。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稳固地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培养方向上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营销专业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由于起点低、时间短,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比较落后,和世界先进水平与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思想认识上缺乏统一的高度,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一套高质量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教材,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等等。鉴于此,本文拟针对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教学方向、强度及效果分析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与市场对营销人员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哪些问题和差距,以期揭示出营销专业学生工作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关于胜任力的国内外研究综述自20世纪70年代初,麦克利兰(McClelland)在其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章《测验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以取代传统的智力测量,从而为胜任力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以麦克利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后发现,传统学术能力与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并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以称为胜任力的东西,研究小组进一步将其明确定义为“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环境组织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自从胜任力的概念提出后,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就成为该领域的焦点。许多学者认为胜任力是获得的技能,是构成执行、完成某领域行为的基本成分。胜任力在教育和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思路重点在于改变或塑造个体的行为,目的是促进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成功表现,承认个体差异会影响职业成功,但是更加强调教育对成功的重要影响。王重鸣等人主要采用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法,通过实证评价得出了高级管理者的胜任力特征结构,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不同职位层次在胜任力特征结构上的差异。鉴于此,本文所指的胜任力是指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与特质,具体而言就是导致营销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高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
  我国高职营销专业教学的目标定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营销专业教学有自己的定位,其培养目标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工商企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及实用性营销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具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推销、营销策划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素质或能力是营销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取向,虽然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定位非常准确,但学生毕业后参加营销工作所体现出的胜任能力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这就说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研究设计
  
  基于上述理论综述,笔者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总体构思模型(如下图所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问卷。
  
  研究的整体分析框架图
  假设1:拥有良好营销专业知识素质的学生工作胜任能力强。
  假设2:营销专业学生工作的积极和认真程度与工作胜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3:社会交往能力的娴熟程度会直接影响工作胜任力的强弱。
  假设4:营销专业学生的不同生活方式对工作胜任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假设5:营销专业学生的外在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工作胜任能力的强弱。
  笔者通过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资料。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营销专业学生对工作胜任力的评价和认知,从专业知识素质、工作态度、社交能力、生活方式、外在形象和工作能力6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工作胜任力的76个具体方面进行描述。以问卷第一部分的“专业知识素质”维度下的对专业知识熟悉认知程度为例,问卷题目设计为:“你认为专业知识素质对营销专业学生工作胜任力重要吗?”被调查者通过填写李克特5级量表完成回答,1代表“不重要”,5代表“很重要”。最后得分表示被调查者认为该项对工作胜任力的重要程度。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职位4个因素。数据收集自2006年3月始,采取对杭州某一高职院校已毕业的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邮寄与传真的方式,至6月底,共回收问卷350份,经一致性检验,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296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为84.6%。
  
  统计分析
  
  笔者大致的分析思路是,先对胜任力的76个具体方面进行因子分析,目的在于以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以达到简化数据的目的。用SPSS13.0统计软件因子加以分析,得到“专业知识素质”、“工作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生活方式”、“外在形象”和“工作能力”6个综合变量,然后对这6个综合变量进行均值分析与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胜任力六个维度的统计分析
  
  从表1均值分析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工作胜任力的六个维度的认知程度都比较高,如社会交往能力的均值=3.9561(最大值为5,最小值2),说明社会交往能力对营销工作岗位胜任力强弱的重要程度较高。
  
  表2 ANOVA(b)方差分析
  
  aPredictors:(Constant),外在形象,社会交往能力,专业知识素质,工作态度,生活方式
  bDependent Variable:工作能力
  表2显示了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从表中的F值及其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专业知识素质、工作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生活方式、外在形象和工作能力的显著性水平P=0.000<0.01,表明学校教学培养与市场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要求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表3 Coefficients(a)回归系数分析
  
  a Dependent Variable:工作能力
  注:**代表P<0.01,***代表P<0.001
  从表3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常数项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002<<0.01,表明模型拟合优度效果比较理想。工作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生活方式变量的系数检验t值的显著性水平都为0<<0.001,说明这些变量对工作胜任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在形象变量的显著性水平0.006<0.01,该变量对工作胜任能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专业知识素质变量对工作岗位胜任能力的显著性影响没有得到验证。
  
  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表4所示。从整体上看,本研究的数据与模型间有良好的契合度,验证了模型提出的大部分假设,但也有一个假设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