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王世斌




  摘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除了需要建立以秘书职业岗位(群)技能为核心的目标体系、综合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灵活有效的管理体系、有力的保障支持体系以外,还要完善高职文秘专业的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就业导向;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从理论研究到具体操作近几年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已经确立,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在观念上已为人们所接受。但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阐述只是近几年的事,所论多以数控、磨具、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为例,这也反映出在高职院校中工科类专业比管理类等文科专业明显受到重视,实习设备、实习基地、实习条件明显较好。虽然高职管理类等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相对而言确实显得薄弱,但是,文秘专业如果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也可以搞好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一条适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新路。本文拟从学生就业的视角论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是文秘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由于党政机关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流向是中小企业。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应对的国际经济事务量日益增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就业市场却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文秘人员,企业抱怨缺少“拿来就能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却为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发愁,导致许多毕业生低层次就业。2004年,教育部长周济在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将职业教育定位为就业教育是一种历史阶段性抉择。我国实行的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体制,高职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传统的秘书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以秘书岗位(群)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目标体系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系统性与职业化的特征。文秘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原则,以应用、实践为主旨。根据市场需要和专业教育层次,文秘专业的培养重点应是实践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秘书专业人才的去向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第一线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备较高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学生除应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本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实践应用能力,如公关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档案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等。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培养岗位(群)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培养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模块。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秘书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组织实践教学内容;强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校内外综合实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实现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将获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当中。
  综合统一的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从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太大,并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综合实习、社会实践等进行合理配置,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与技术。高职文秘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应围绕秘书岗位的核心能力展开,培养学生“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所工作的中小企业,往往要求秘书人员熟悉财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营销等岗位的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具备开拓学习的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对文秘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不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应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应合并重复课程,删除陈旧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理论课以实用、够用为主,精简必修课程,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增加选修课程。要加强企业法规、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充分考虑现代文秘人才的实用性与普适性,开设公共关系类课程,设立商务礼仪、现代人际关系学、商务谈判实务等课程;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设立办公自动化、电脑速记、涉外文秘、商务外语口语听说、计算机文秘应用软件和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补充一些未来文秘岗位需要的新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灵活有效的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的管理及校外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等。学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与管理制度的建设。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大规模地到校外实习,一般单位只能接纳一两个学生实习,文秘岗位一般涉及保密的问题,其核心技能在校外实习单位很难得到操练。这就要求管理具备灵活性,只要有实践机会,应该鼓励学生锻炼自己。另外,课程实训、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与综合实习等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宗旨进行管理。要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效果进行严格管理,考核评价必须紧扣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岗位职业技能的考核、评价上,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标准,综合评定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考试应尽量与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应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点相吻合。
  有力的保障支持体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1)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文秘专业师资一般多是来自校内,实践经验较少,由学校派送教师到企业锻炼目前还没有制度化。笔者认为,文秘专业解决“双师型”教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激励任课教师获取高级以上文秘专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基础保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较难,原因是每个企业对秘书人员的需求有限制,不能大规模地接受文秘专业实习生,这是高职文秘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文秘专业只有强练“内功”,狠抓校内实训。除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外,校内各职能部门办公室都是文秘专业学生很好的实践场所。笔者曾要求本院文秘专业学生在课外轮流到校档案室、系办等“帮忙”,收到了“双赢”的效果。要鼓励文秘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社团,主动参与筹划、组织、宣传等活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锻炼。校外实训基地是文秘专业学生到校外“练兵”、展示才能的地方。例如,广东省档案馆是我院文秘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举办“庆祝红军长征70周年老红军书画展”活动时,邀请我院文秘专业为其筹办活动剪彩仪式。这对参与组织和担任礼仪小姐的学生是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是一次亲身体验和学习。又如,广州每年要举办两次“广交会”,我们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完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应该从学生进校开始,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后。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求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各院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分管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这对于有效指导学生就业仍不够。一方面就业指导中心人少,不可能具体指导全校上千名毕业生,也不可能熟悉全校每个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与各专业就业情况;另一方面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心理压力大,任课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就业指导除了作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外,还要渗透到文秘专业教学中去,任课教师不仅要传授专门的文秘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其在文秘职业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在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规则。因此,文秘专业任课教师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中很有必要。教师要指导文秘专业的学生根据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自我生涯设计和规划,进行合适的职业定位,做好职前准备。还应该积极向学生介绍弹性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手段,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受到良好的就业与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亚妮,等.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2]鞠荣祥.谈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24).
  [3]王成方.对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7).
  [4]朱方来,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5,(5).
  [5]王丽华.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
  [6]徐普平.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
  [7]王晓彬.关于文秘实训教学的思考[J].素质教育论坛,2007,(2).
  作者简介:
  王世斌(1970—),男,硕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