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关于终身教育等若干则

作者:逸 公辑




  关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终身教育具有持续性、一体化、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其核心思想,一是强调教育应培养人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动性;二是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三是强调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四是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自我发展。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三十一期肖化移《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层次提升:现实基础与理论诉求》
  
  关于终身教育模式
  世界各国的终身教育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终身教育模式也绝非一种。从一些主要国家的情况来看,终身教育模式主要包括:(1)补偿教育模式。补偿教育模式并不仅仅是指对早期正规学校教育缺失的补偿,还包括另一方面,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人往往需要补充和更新知识与技能,是一种基于“更新的需要”的补偿教育。(2)继续性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出现远早于终身教育,但在终身教育时代,职业教育被赋予新的内容,被视为终身教育的一种模式。(3)适应民主化要求的终身教育模式。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的民主化,即促进了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的平等,强调对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关注,特别强调入学机会的平等。(4)以休闲取向为主的终身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上强调个人精神生活的满足。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三十一期邓永庆《当代终身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七点基本结论:(1)农村和农村职业教育,是既需要市场调节发展,又需要政府保护性干预发展的一种教育;(2)农村职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的新时期;(3)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具有整体相关性,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农村职业教育不是永恒的范畴,只是历史的范畴,但农村职业教育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和很大的发展空间;(5)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6)人力投入、经费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四大要素;(7)质量和效益是决定农村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三十三期蒋作斌,等《21世纪初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关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或培训服务。这个定义有六个要点:(1)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2)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职业人才的,而不承担培养所有职业人才的任务;(3)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业,为想要成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人提供教育或培训服务;(4)职业教育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文盲无法直接接受现代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5)职业教育具有层次性,有初等、中等、高等之分;(6)为想要成为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人提供的服务,可以是职前教育,也可以是职后培训。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三十三期欧阳河,等《职业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高职教育高等性的缺失不是某一方面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具有重理性而轻技术的传统,如果说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给诞生前的高职教育留下了“不甚高贵”烙印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生、发展中因政策制定的“有限理性”而出现了“营养不良”,高职教育自身建设的不够完备更阻碍了高等性的显现。我国经济正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且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趋势,这些都要求高职教育加快发展,凸现其高等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三十五期赵祥刚,梁志《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的缺失及归因分析》
  
  关于知识社会的职业教育
  知识社会的职业教育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社会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任务则不止于形成学生的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推动其自我终身的知识建构,唯此方能适应当代知识社会和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要求。(2)职业教育中行为主义能力观逐渐被建构主义能力观所取代。对能力更为宽泛的解释,使得职业教育必须引入认知和建构的学习理念,不能再完全立足于行为主义。(3)职业教育需要关注学生基于工作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升。知识社会要求从业者能够在工作中进行持续的学习,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将这一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当代研究显示,这种学习的发生机制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相吻合。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三十六期米靖,周志刚《论社会发展视野中的职业教育》
  
  关于创业教育
  关于创业能力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创业能力不可以培养。其理由,一是创业能力是天生的。创业者天生就具备了特定的才智、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这些属于人格因素。而人格因素是相对稳定的,改变的可能性小。不具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人,很难培养出创业能力。二是创业能力的结构很复杂,综合性强,很难培养。创业能力是一种比较复杂比较高级的综合素质,与智力因素、知识经验和人格特征有关。三是创业能力和文化环境因素有关,而社会的文化环境因素是学校教育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创业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其理由,一是创业有规律、有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是可以学习的。二是创业能力核心要素是可以培养的。三是多项研究显示,创业者不需要特殊的先天条件,而需要具有一系列必备技能。成功的创业者具有多种个性类型。创业能力并不是创业者的个性使然,而是后天学习、努力的结果,教育对创业者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不矛盾,是可以整合起来的。综合起来看,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可能的。但是,创业教育在创业能力形成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创业能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创业教育之外的其他因素。
  摘自《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倪锋《关于创业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逸 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