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讨

作者:周长青 胡 杨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探讨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即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现状
  
  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建立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从调查评估的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建立,主要表现在既有对教学目标、计划、教学过程、学生信息反馈和教材质量等方面的监控,又有对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评估。在对教学目标、计划的监控上,高职院校对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监控比较重视,能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就业上岗调查和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式,建立明确的并能随时校正与调控的学生应知应会标准;普遍重视教学文件的建设,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用来规范与指导本院的教学工作。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上,各高职院校考试纪律严格,实行了领导与任课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员制度及学风检查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在对学生信息反馈的监控上,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聘请学生为教学信息员,通过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各种反映。在对教材质量的监控上,不少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特点构建了教材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如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估,建立教材质量反馈制度等。在内部教学评估方面,各高职院校均实施了一系列教学评估制度,对教学计划、课程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学生素质、毕业生质量等进行评估,有的学校还利用ISO9000标准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估。
  外部的质量保障制度已逐步形成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外部宏观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逐步加以完善。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国务院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教育事业的管理,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估和监督制度。”原国家教委分别于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发布了《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使我国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化,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价奠定了基础。2003年上半年,教育部出台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并在下半年对26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试点评估,2004年推广到五十多所,2005年已全面铺开。为了搞好评估工作,教育部高教司建立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成立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通过或正在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质量水平评估。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建立,外部的质量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但受长期精英教育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精英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教育提供者没有充分考虑质量问题。尽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由于办学经费困难,往往出现重数量、轻质量,重收益、轻实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缺乏全员参与和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刻,认为教学质量问题仅仅与教学有关,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包括高职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概念,因而未能从系统的组织结构、任务、特定学科的条件和标准等诸多方面考虑质量问题,只重视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和课程的质量,忽视学生的质量和基础设施及学术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往往停留在表层,力度不够。
  重视外部质量监控,忽视内部质量监控外部评价的结果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会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因而在外部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往往能根据外部提供的标准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包括实施一些造假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能真正发现问题的内部质量监控活动,由于其对学校的形象不会有较大的外部影响,加上员工彼此非常熟悉,很难严格照章办事,对不合理的事情很难进行严肃的、有针对性的处理。
  对教学监控与评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跟踪和有效解决从各高职院校实行的教学检查与评估的情况来看,在检查评估的结果中提及的往往只是发现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方法,或虽有解决的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更没有限期整改以及到期进行整改。因而在上一年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年中往往依然存在。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使高职院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其培养目标,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西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与服务观,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质量观已由统一走向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整体,由僵化走向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突出素质教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如果高职院校死守原有的管理目标,不考虑社会、市场及其他消费者的需要,培养的人才就难以为社会所接纳,学生就无法实现就业,学校就难以生存。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现代高职教学质量观,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本校特有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校风校貌,切实把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借鉴国外高职教学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在汇集国际先进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形成的,对其他行业及教育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将以往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对教育过程、教育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能够按照标准严格衡量教学质量,使教育程序有章可循,通过管理规范落实行为规范,并使之上升为一种质量文化。
  突出特色,注重“过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素质劳动者,适应性、特色性与多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应把注重能力培养和操作技能考核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另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与学校所有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关,而且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有关,市场调研、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考试评估等诸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对教学工作中每一环节的管理,可以使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高职教育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质量的高低,只有在学生工作几年后,才能由用人单位做出正确、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要保障高职教学质量,必须根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征,抓好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环节都围绕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任何结果都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只有保证过程质量才能保证最终质量。贯彻全过程管理与全员管理思想是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的唯一途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