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职的茶道教学与学生的道德修养

作者:何哲群




  摘要:中国茶道融儒、释、道及杂家思想精华于一身,诸多高职院校将茶道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中来,是因为茶道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修身养性,并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职;茶道教学;道德修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它的发现、利用到传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茶文化内容的发展也异彩纷呈。茶,这一古老的饮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充实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并逐渐成为纯洁的化身、文明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如沐春风,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纷纷将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茶道”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中来。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茶道教学能促进学生修身养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中国茶道的内涵
  
  茶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是修身养性之道,追寻自我之道,可以表达礼仪、象征友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
  茶道的内容也就是茶道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境和修道等。茶艺就是备茶、选茶、烹茶、品茶等技艺;茶德就是在行茶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品行端正、节俭清廉的道德;茶礼就是指各种茶道活动中的礼仪和规范;茶境是茶道活动所处的场所、环境;修道是通过各种茶道活动来达到怡情养性、悟道行道的目的。而在茶道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贯穿茶道的指导思想,即茶道的基本精神“和、敬、怡、真”。“和”是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有和气、和谐、和美、和睦、和平等含义;“敬”是中国茶道的为人基本准则,是茶人的待客基本心态,表示尊重他人,对己谨慎,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是茶人品茗过程中的愉悦心情,是茶人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指真理之真、真知之真、真情之真。通过茶道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也是把“茶道”引入到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关键之所在。
  
  茶道教学与学生的道德修养
  
  茶道最精髓的就是清静与和谐,师生同在茶道教室这一清静的处所斟上一盏清茶,看茶汤的透彻,观杯中茶叶的沉浮舒展,沉下心来细细体味那始涩而后甘的滋味。这些既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也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陶冶。
  唐末刘贞亮的《茶十德》对茶的功用作了如下概括:“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等。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等说的就是茶道的精神范畴。人们通过饮茶来领悟哲理,感悟人生,减缓压力,整顿身心,清除烦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等。具体到茶道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泡茶与品茶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引导,即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茶艺审美情趣的培养和节俭清廉道德的倡导。
  (一)茶道与团结协作精神
  在茶道教学中,有许多学习内容的协作性很强,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尤其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在于使客人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即主泡手、助泡手、解说员。主泡手负责泡茶,助泡手协助主泡手,负责焚香、赏茶、敬茶等,解说员负责各项泡茶程序的解说。在整个过程的进行当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在同一时间内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而在不同的场合以及泡茶任务的搭配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泡手的任务,有时候又要求学生承担解说员或助泡手的任务,角色的变化意味着学生必须与他人紧密合作,必须通过实际训练和心理过滤才能确立一种整体的和谐与协作。另外,泡好一壶茶不仅需要有好的泡茶技艺,还需要有优质的茗茶、上好的水质、恰当的冲泡时间、合适的茶具、良好的心境等等,缺一便不能品出茶之至味。茶道表演是培养学生和谐美感与协作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二)茶艺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品茶之所以被看作一种文化,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人们口渴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中国茶道讲究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在安静幽雅、完美和谐的品茗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并通过这种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去感受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
  在茶道教学特别是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进入茶道教室,每个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仪表美,因为一个人的仪表直接反映出他的精神面貌和审美修养;其次应注意仪态美和语言美,它主要表现在礼仪周全,举止端庄,说话和善,待人诚恳。另外,茶本身就具有美感,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瑞草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瑞草是美的,茶是瑞草之魁首,当然更美。因此,在茶道教学中要让学生欣赏到茶的形、色、香、味之美。在茶道教室,当表演茶艺的学生款款走上讲台时,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学生都只是静静地观看和品味。涤器、投茶、冲泡、敬茶,表演者动作利索大方,礼节谦和恭让……静寂的处所,轻柔的音乐,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汤,让人似乎进入一个空明宁静的世界,一杯茶所烘托出的千山绿意,让人随和、随缘,此种意境和美感能对身居茶室之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性格情操、思想境界等都得到陶冶。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茶道课作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三)节俭清廉道德的倡导
  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自然之造化,秉性朴素高洁,不入俗流。在茶道教学中,以茶为载体,茶性的俭朴可以培养超然、淡泊的雅趣和恭谦俭让的精神涵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尚节俭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还处于消费群体的大学生来说,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取向,还是一种精神品质,一种道德修养。寒夜客来茶当酒,清茶一盏也醉人。淡淡的茶香,能让学生从诸多繁杂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走向心灵的宁静,情感的净化和对朴素人生的追求。而节俭并非吝啬,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势达到一种精神快乐的境界。弘扬节俭美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的精力,磨炼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茶道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过品茶品味人生。它是一种艺术的熏陶与礼仪的训练,更是一种纯朴节俭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与道德素质的造就。高职院校开设茶道课,不仅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而且适应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当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的性格情操、思想境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升华时,也就给社会带来了祥和与安定。
  
  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3]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何哲群(1971—),女,湖南汨罗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讲师,高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茶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