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徐 锋 盛 健 蒋友明




  摘要: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类专业多层次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阐述了实践教育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从专业角度来看,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和省重点专业,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摸索出一套“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率一直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建立正确、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工科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课程的开发应围绕实现单项技术应用能力展开,这种课程开发方式决定了在能力培养上必然也以单项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和合理的培训模式,最终形成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目标开展的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例如,我们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认识性实践、单项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都非常清楚。不同层次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不同,训练方法也各具特色。
  
  认识性实践环节
  
  认识性实践是针对某些实践性强、相对独立的核心技术课程,在理论课开始前集中时间安排的实践。认识性实践以让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为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实践对后续的理论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例如,我们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安排上,在开始《电机与继电控制技术》这门专业课前,首先为学生安排为期一周的低压电器与电机的认识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不仅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也了解了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应用知识。另外,通过认识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电机与继电控制技术》课的兴趣,产生了学习动力。
  认识性实践并非能力训练,其教学组织形式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将教学环境转移到实训现场,通过让学生接触(看、摸、听等)实物达到教学目的。
  
  单项应用能力实践环节
  
  单项应用能力实践是实践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学生获得专业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构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在进行单项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时,必须结合相应的理论课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不同专业在单项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自身的差别。例如,机械操作类工种(如车工、铣工、钳工等)的技能形成,主要取决于感性认识和经验,无需高深的理论知识加以支撑,而绝大多数电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则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这里所说的“技能”不同于“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进行实践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单项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的核心是“课程设计+案例实训”。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为后续实践提供的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不但复习了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另外,课程设计中各种技术资料的设计与编写本身,也是对学生理论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计+案例实训”(简称案例训练法)训练模式来源于现场的工作经历。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难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非由于缺少理论知识,而是由于缺少一种现场的“经历”,或者说缺少一种“知识应用”的过程。“案例训练法”正是对现场工作经历的“模拟”。这种训练方式更看重“训练过程”。这种以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为目标的训练方法与德国职业教育的“项目教育法”十分类似。“项目教育法”本质上是一种注重项目内容完整性,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工程模拟实践。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开发课程设计的课题(项目)时,一定要结合学院自身的实践实训条件,设计内容时要做到有的放矢。课题不宜过于复杂,内容一定要全面。
  “案例训练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使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为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环节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由多个单项能力构成,反映了学生的总体能力水平。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各单项技能交叉应用的能力。我们在制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能力鉴定的要求,安排训练内容与时间,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能力等级证书为综合应用能力实践目标。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的载体仍然是案例,与单项应用能力实践相比,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的案例内容涉及面更广,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更多,是一种综合了较多单项技术应用能力的案例训练。
  认识性实践、单项技术能力实践与综合技术能力实践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需经过认识实践、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强化与鉴定等环节,这种贯彻始终并进行必要重复的训练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巩固。
  下表中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技能模块参照了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要求进行编排。中、高级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实践结合了台州市劳动部门的中、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内容,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单项应用能力,同时也检验了他们这一阶段的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具有双重意义。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技能模块结构表
  
  案例训练法的特色在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配合,为学生提供了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通过相互讨论切磋,寻求“项目”解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协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学习与体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工作中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实践教学思想对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徐锋(1963—),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
  盛健(1956—),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检测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