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职软件专业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作者:袁梅冷




  摘要: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目前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应用方法;描述了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专业网络编程能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践及成效。
  关键词:项目驱动;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这种职业岗位定位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培养具有熟练编程能力的软件人才是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软件开发的实际技能教学。为了加强软件开发的技能性与实践性教学,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实行实践教学模式、推进课程设置改革、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其中,项目驱动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自学创新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相应的教学研究也取得了进展,与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相对应的高职类教材不断面世。然而,目前项目驱动教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简化项目驱动教学法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设计。如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或某些教材中,过分追求项目的完整性和适用性,掩盖了核心专业基础技术,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专业技术的核心内容;第二,缺乏针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表达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并且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
  
  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或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培养规律。总体来说,可以将职业技能分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基础技能是某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专业技能是某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这种技能的层次性和培养规律决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这种层次化应该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过程控制以及教学的考核目标与方式上。经过多年探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均形成了能够突出能力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专业课程体系和技术能力层次图
  
  (一)软件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项目驱动教学
  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核心基础内容与技能。刚刚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进入大学的学生,首先接触的便是专业基础课,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础较差,因此,在该类课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时,不能一味地注重教学项目的完整性或实用性,否则,既无法突出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会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背景知识,而增加其学习的困难程度。
  专业基础类课程在教学项目的选取上,应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将其称为实例可能更为确切),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核心专业知识点或技术点。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四个步骤:“实例引入→预备知识(核心知识和技术)讲解→完成实例演示→实战演习”。实例引入、过程引入,必须学习的核心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教师在介绍完成实例所需的预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后,通过演示实例让学生掌握实例的基本用法;实战演习能够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考核应侧重考查学生相关知识要点与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考核形式可以采用笔试与机试相结合的方式。
  (二)软件专业技术类课程中的项目驱动教学
  相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而言,专业技术类课程的专业性、技术性更强,学生也已具有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此时,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应注重项目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尽量模拟相关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扩展空间。教学过程应按照“项目演示→项目分析→项目开发→项目扩展→总结提高”的顺序,完全围绕项目展开。专业技术学习应完全融入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并且在项目扩展中得到应用与巩固,在总结提高中使专业技术得到提炼与深入。在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考核中,应加大对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三)软件综合实训类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
  综合类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专业技术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课程目标是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开设形式一般采用集中式的整周实训。该类课程在项目的选取上应注重项目的综合性和典型应用代表性。教学实践表明,在综合类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调研→项目开发→项目验收”三段式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项目调研教师在比较、提炼相关企业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出项目的总体需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学生确定的开发目标可以不局限于给定的项目需求。项目调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项目开发学生按照开发计划独立完成项目开发。整个开发过程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教师负责答疑、开发过程监控以及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
  项目验收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学生需提交的资料包括开发的项目、相关报告等。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对于优秀作品,由教师进行展示与点评。
  该类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考核,因此,应采用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四)毕业设计或校企联合培养中的项目驱动教学
  毕业设计或校企联合培养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实践阶段,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该阶段除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全面的职业能力,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这一阶段最好选择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采用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开发,完全遵循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如上所述,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各个层次专业课程上的应用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课程目标、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考核方法设计。
  
  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我系软件专业电子商务技术方向以目前两大主流软件技术之一的Java技术为教学主线,把熟练的Java编程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软件开发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认知规律和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基本思想,明确了Java编程能力的层次性,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形成了针对该能力培养的新的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采用不同的项目驱动教学形式。
  
  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在Java网络编程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情况表
  
  从近三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在Java网络编程能力培养中,应用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Java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获取Java技术相关证书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多;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Java技术创新工作室;学院连续两年在广东省软件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以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依托编写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与《JBuilder网络编程实例教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获“十五”与“十一五”规划教材称号;《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荣获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
  [2]刘锐.深入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5-02.
  [3]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袁梅冷(1974—),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