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吴春晴




  摘要: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心理辅导教师的角度,介绍了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职校生心理辅导方案。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从普通中学走进职业学校,发展方向由以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就业问题。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难免会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精神,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达到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其中,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预防和解决问题,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与自助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让他们袒露心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处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直面困难的勇气。下面简要介绍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
  方案设计
  目的: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微笑面对生活, 创造成功人生。
  对象及招募方式:招募对象为16名本校在校学生。招募方式:由班主任单独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说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鼓励他们积极参加。
  时间地点:每周四下午4:10~5:40,在心理活动室开展活动。每次1个单元,共8单元。
  实施过程
  (一)导入阶段
  安排2次活动,目的是让组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初步建立一种安全、信任的气氛,为以后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单元一
  主题:团体形成。
  目的:相互认识、澄清目标、缔结契约。
  活动过程:领导者首先介绍自己并说明团体活动的目标及方式,提出自己对团队成员的期望;然后通过自由握手、滚雪球、轻柔体操、背坐起立等活动鼓励成员主动认识其他成员,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氛围,通过身体接触培养成员之间的默契和信赖感;再通过集体讨论,共同制定能够体现真诚平等、守时保密原则的团体契约,最后将契约整理成书面材料,由成员签名后生效。
  单元二
  主题:同舟共济。
  目的:实现共情、建立信任。
  活动过程:第二次团体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同舟共济、信任之旅、解开千千结等。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中,许多成员纷纷表示在互相合作、互相信任的状态下完成活动,使大家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懂得帮助、信赖和关心团体内的其他成员。
  (二)工作阶段
  安排5次活动,进一步增强小组凝聚力,激发成员思考,引发小组成员讨论。通过自我探索、价值观探索、相互支持、脑力激荡等活动及活动后的交流,寻找解决所遇到问题的对策,鼓励成员在小组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帮助小组成员成长。
  单元三
  主题:自我探索。
  目的: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活动过程:第一个活动是“20个我是谁”,让每位成员填写“人际关系中的我”,并与团体成员分享。最后一项活动是“自画像”,采用非语言的方法将画者的内心投射出来与团体成员分享。这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展示的方法。通过团体内部交流,使成员深化自我认识,加深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单元四
  主题:自我悦纳(可安排2次活动)。
  目的:让学生体验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做到自我悦纳。
  活动过程:首先,向成员发放对自己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将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比较,既不要忽视差距,妄自尊大,也不要盲目自卑,妄自菲薄。其次,开展“优点轰炸”、“自我疼爱”、“冥想松弛”、“突围和闯关”等系列活动,将活动成果与成员进行分享。通过活动让成员明白任何人都同时具有优缺点,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这些优点与不足,即自我悦纳。再次,进行“蝴蝶的启示”活动。通过描画多彩的蝴蝶,让成员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接受现实,接纳多彩的自己,尊重生命,实现有意义的人生。最后,布置作业。如进行每日一思,即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随意从一叠印有鼓励语句的卡片中抽出一张,朗读卡上的语句,并细心思索,从中发现积极的意义,鼓励自己不断前进。
  单元五
  主题:人生价值。
  目的:体验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活动过程:首先指导成员进行热身活动“哈”呼吸;然后开展主题活动“价值大拍卖”,再引导成员分享“拍卖”成果;最后由指导者统计结果,说明价值观的定义及价值观对个人的意义等。生命中能带给我们满足感和乐趣的元素很多,因此,我们的人生观也应具有多元性。
  单元六
  主题:我的未来不是梦。
  目的:让学生自觉反思过去,努力把握现在,切实规划将来;认识到人生必须有目标,为自己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确定实施途径。
  活动过程:首先,请全体成员填写卡片——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明白,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将来三个环节构成的连续统一体。人生的意义与人生的质量必须从这三个环节同时考虑。生存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将来,而在于对现实的超越,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在于选择。然后,让学生设计15年后的“我的名片”,随后开展“时光隧道”活动,让学生想象实现自己向往的职业的途径。
  (三)终结阶段
  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互动,使得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朋友,小组气氛和谐亲密,情绪高涨,心身放松,心情愉快,相互信任。可将此阶段的目的设定为:第一,回顾与总结自己在小组中的成长经验,鼓励成员将新的行为运用到生活中;第二,处理好离愁别绪,为小组辅导画上圆满的句号。
  单元七
  主题:我的收获。
  目的:总结本次团体活动,了解每位成员的感受和建议。
  活动过程:首先,安排“松鼠和大树”与“高台背摔”活动,其次,进行团体分享,指导者引导成员克服恐惧,勇敢超越自我。再次,让每位成员介绍自己参加该团体的收获和感受。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然而,由于处在相同的处境,使得彼此能够更好地互相理解、互相安慰。通过一次次的协作、一次次的心灵交汇和感悟,使成员们学会了锲而不舍,永不言弃。
  单元八
  主题:迈向新一天。
  目的:祝福与道别。
  活动过程:首先,安排“放飞”活动,其次,设置“大团圆”结局。全体成员起立,围成圆圈,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静默30秒。再次,轻轻哼唱大家共同熟悉的歌曲,并随着歌曲旋律,自由摇摆,让成员在充满温馨甜蜜而又具有内聚力的情境中告别团体,走向生活,留下一个永远的、美好的、具有象征性的、难忘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陈丽云,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小组辅导理论与应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张金宝,孙维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吴春晴(1971—),女,江苏沭阳人,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