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探讨
作者:汤光华 刘自华 周哲民 刘任庆
关键词:高职;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方案探讨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大好形势下,课程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抓好一批重点课程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电工电子类课程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从事实际生产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加大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建设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方案
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就课程性质而言,电工电子类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的。就教学内容而言,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内容非常多,覆盖面很广,加上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使得电工电子类课程内容越来越庞杂。理论联系实际,边讲边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是这类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就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言,还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就《电子技术》课程来说,仍是以元器件与电路的关系为主线的“管路结合,管为路用,以路为主”的体系。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每一章节都先从介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参数开始,然后讲元器件的具体应用,即由元器件组成的各种电路(主要是单元电路)的分析,但一般都不能落实到工程实际应用上。目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虽有改进,但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没有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虽然多媒体教学开始普及,仿真教学也已经引入,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加上教学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师资力量虽有加强,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还达不到要求;缺少有特色的电工电子类高职教材、校本教材,等等。所以,加强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十分必要。
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方案如何从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每一个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课程建设不是孤立的,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师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标准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深入探讨,笔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应遵循四条原则,即需求导向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实践主导原则、条件具备原则。据此,提出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的初步方案,如图1所示。
拓宽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和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获取工程师职称;二是提高教师的学历与学位,应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教师到高校去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三是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四是直接从高校引进一批硕士、博士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如图2所示。
加强电工电子类课程硬件建设
实验实训场地的建设要变学科型模式为综合应用型模式,应将实训室建成一个实体,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的场地,实行工学交替,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这样就不会出现仅靠几块仪表、几根导线和几个元器件开设实验的局面。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验室建成理论与实验一体化实验室,教师讲完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后,马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验证性、设计性或创新性的都可以,总之,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以《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为例,实验实训室的构建方案如图3所示。首先是基础性实验室,也可将基础性实验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构建一个理论与实验一体化实验室,如图中的虚线框所示。其次是综合性、设计性实训室。设计性实训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拟题目、自选方案,提出创意新颖的具有综合性、竞赛水平的选题,以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训室还可用于培训各种电子竞赛选手。EDA实训室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实训室,能进行电路、电子线路的设计仿真,能使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再次是工学结合实训室。工学结合实训室既可以建在校外,也可以建在校内,关键是寻求合作伙伴,争取企业对教学的支持,同时,学院也可以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加强电工电子类课程软件建设
编写电工电子类课程模块式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当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好之后,该门课程的教学就有了方向和依据,教学内容与要求也就一目了然。教师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要受教学大纲的规范与约束,不得随意变更。特别是模块式教学大纲,具有独特的教、学、做合一的特点,虽然每一个模块中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但模块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因此,在开发模块式教学大纲时,除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内容上的独立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创新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必须进行改革。电工电子类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即将单门课程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模块划分如图4所示。
开发电工电子类课程模块式教材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材建设,而教材建设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制定后,就可以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模块式教材。教材的编写除了结构上的模块化以外,关键是要体现高职特色,既要方便教师教学,又要适合学生自学,还要体现技能训练,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考核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建立一套简单、科学、易操作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非常重要。考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考核方法也可灵活多变,但质量评价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虽然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考核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可在校内组建电子科技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科技创新,这是“课内实验课外补”的一种极好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教研教改,独立承担小型科研课题或进行发明创造等。电子科技小组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像电工协会、电子协会、发明协会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形式。
不断推进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改革创新
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的工作。领导不但要把课程建设列入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在人员上予以加强。领导的重视还要在督促检查上加以体现,如人力、物力投入是否足够,课程建设效果如何,改革是否具有成效,以及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等,都是领导应予重视的。
挖掘教师的改革潜能课程建设要有一支结构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要有先进的、完善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规范(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辅助资料及授课、作业、实验实训、设计、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的必要基础。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经实践证明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将课程建设稳步向前推进,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果。
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创新,才能使课程建设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在学习、引进他人改革经验和成果的同时,还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尽快摆脱课程建设落后的局面。
总之,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块,还应包括实践教学模块;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应包括教学方法;不仅包括课程本身的建设,还应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搞好课程建设,不仅需要研究课程,而且还需要端正高职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光华,伍礼杰.关于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贾立新.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
[3]戴炬炬.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4]沈翃,等.浅议《电工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职教论坛,2004,(24).
作者简介:
汤光华(1957—),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