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陆海明




  摘要: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总结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并提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父母;对策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辞海》),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活的一种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们成为习惯。
  
  影响因素
  
  如今的中职学生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但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缺少好的学习习惯。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认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家庭因素
  父母的文化素质在调查中发现,70%的学生家长仅有初中文化水平,25%的学生家长为高中水平,2%的学生家长读过大学。
  父母的习惯班杜拉认为,行为获得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在家庭中,父母被作为榜样模仿,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在观察和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然而,大部分学生家长并没有为子女做出良好的榜样,调查中发现,当学生在家学习时,家长也能一起学习的仅占2%。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在学习时,有部分家长在家进行打牌等娱乐性活动。
  父母的重视程度父母对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子女的学习兴趣丧失,更谈不上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强度适中,则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将子女送入综合高中班的家长都对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子女中考时的失利使他们难以接受。因而他们选择在这里继续让子女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但他们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的方面也不一样。25%的家长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仅看中孩子的成绩;而看中子女知识掌握情况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仅占9%。有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越高,反而越让他们觉得压抑与无奈。而那些一直受到家长关心、鼓励的学生则学习的劲头较高。
  (二)学校因素
  同学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意志力不坚强的学生来说,如果周围的同学学习习惯好,他也会养成好习惯,反之,他就会养成不良学习习惯。而自制力较强的人,受周围的影响则较小。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勤奋、刻苦、严谨和注重对知识消化理解的学风,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接受调查的几个班级中,班风较好的一个班级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数学科目平均成绩也明显高于其他班级。
  教师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而且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构成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构成了学生课堂环境的基本倾向,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乃至整个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数学老师不学无术,常常讲错”的占15%;认为“老师坏习惯多”的竟占35%。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包括仪表、情绪、语言、板书和解题的良好习惯等),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不断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身因素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能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又影响着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原本不愿上学,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坐在教室里,而心里却想着其他的事。调查中这样的学生占30%,他们本身对学习有抵触情绪。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50%的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他们在学习时劲头足,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学习目的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他指出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的期待。学习目的明确、目标得当,则会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或过程主动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倾向。若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并使人创造出奇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和效果,更会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律能力良好的性格品质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整个性格结构中,意志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说动机是在学习习惯形成上具有情绪色彩的暂时动力,那么良好的性格品质则可以对学习习惯的形成提供长期保证。
  
  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一)家庭方面
  完善自我家长的言行对子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在家庭中要起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喜读书看报,追求新知识,用勤学苦读的精神去影响子女。通过看书、看报、看电视节目等与子女说读书心得,交换看法。如果子女学习出现问题,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帮助其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子女的学习得以进步。
  勤于监督由于家长与自己子女接触较多,因而更容易观察子女的习惯,所以家长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和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互配合家长和教师要积极配合,这样才能有利于子女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校方面
  学风建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朝夕之事,很大程度上受学校、班级的学风影响。好的学风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中职教师必须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活动。
  学法指导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大多数是因他们不会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学习方法方面给予指导。(1)加强预习的引导。预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它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更是学生成功学习的起点。预习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如何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何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等。(2)提高听课的效率。上课听讲是学习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听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如何抓教材的处理,如何抓知识的形成和证明,如何抓学习的节奏,如何抓问题的暴露等。(3)加强复习的指导。复习是一种巩固性、深入性、发展性的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课后及时复习总结,才能吸收好知识,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复习时掌握住重点、难点、知识的前后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4)解题技巧的指导。要学生学会怎样解题,必须先激发解题的兴趣。要养成先审题再做题后检验的习惯。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简捷运算途径。
  教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师的知识修养、情操、知识技能、习惯、言行等,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在认知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以及补偿等重要作用,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是使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小亚.与新课程同行——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阶梯式学习法课题组.习惯第——北大清华学生学习习惯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4]金堂.优秀中学生的16个学习习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陆海明(1978—),女,江苏如东人,如东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职业中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