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在创新中凸显职校特色

作者:程先畏 周扬群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增强中等职业学校活力,文章提出“走创新之路,建特色职校”的设想,并结合个案,就中等职业学校确立目标特色、打造专业特色、形成教学特色、提升质量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模式;创新
  
  中职学校要不断创新才能办出特色,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都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更新办学理念,确立
  中职学校的目标特色
  
  办学理念的创新,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
  中职学校要根据其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来对学校布局、规模、办学形式、专业设置等进行统筹规划。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区域经济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才能培养出适用于当地经济建设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才有生命力。
  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这是霍山县高级职业中学多年来的一贯追求。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围绕霍山经济开发区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模式,先后与迎驾集团、应流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联合办学,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当前,我校正着手与开发区企业进行深入洽谈,一方面,把开发区主要企业作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另一面,进一步围绕园区工业类型调整办学思路,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人才,校企对接,形成霍山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办学特色。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专业品牌的打造,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
  一所中职学校要能够经久不衰,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有特色,一方面要围绕市场不断进行调整,不能因循守旧;另一方面,要保持专业设置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选准一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切实规划建设,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使这个特色专业即使不闻名遐迩,也小有名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职学校的竞争力。
  我校作为安徽省首批建设的“重点专业”建设学校,得到省教育厅的大力扶持。但我校的省级重点专业“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控制专业”的优势仍不明显,其在皖西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速度要进一步加快。而笔者所了解的发展比较好的一些中职学校,也都是“千校一面”,大家都是“你有我也有”,不具备“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一校一品”的特色专业优势。总之,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打造一批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特色学校。
  
  改革课程体系,形成中职学校的教学特色
  
  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特色的形成,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途径。
  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在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我校形成了现行的课程结构模式(如图1)。根据模块化课程结构特点,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课程体系。
  
  推行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中职学校教师要摈弃传统教学思想,树立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搞好课程综合开发,突出校本特色,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要加大技能操作课程教学力度,增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以专业带头人为主体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是建设特色职校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挂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不同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并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进修学习,使具有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专业课教师达到了80%,专业(学科)带头人达到了15人,“双师型”教师达50多人。学校建立奖励机制,对学有所长的教师进行有效引导,确保学有所用、结构合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家型”教师队伍成为职业中学的中坚力量。
  实施以关注学生个性为目的的分层教学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个性差异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分层办学、分类指导的方针,把分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我校采取的分层模式是三级递进层面模式(如图2)和年级分层模式(如图3)。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特点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并按模块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从而使中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开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教科研活动一所中职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无疑是其办学水平的标志。创建特色职校的过程也是一个职教研究过程;也可以说,职教研究的个性化正是中职学校办学个性化的反映。一所中职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特色的办学理论指导其办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学校改革创新的特色办学方向。从另一种角度看,一所中职学校如果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也一定能形成一整套研究成果,这便是一条与“特色职校”建设密切相关的“特色理论”。事实也正是如此,我校现行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分层教学模式”无一不是在实践中总结得来的。我们承担的“十五”重点课题以及省政府的调研课题也都是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这正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
  
  创新办学模式,提升中职学校的质量特色
  
  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所在。
  推行“订单委培”,促进校企合作,构建“准双元制”办学模式我们所倡导的“订单培养”模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未能完全做到“双元制”,但学校基本上可以做到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来灵活设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包括专业定向),而企业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参与人才规模、培养目标乃至课程计划、评估标准的确定和制订,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学校和企业组织教学和实训,毕业学生直接到企业就业。近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也有自己的做法。我们先后与浙江人本集团、江苏聚力集团、合肥经济开发区、芜湖经济开发区以及县内迎驾集团、应流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了联合办学,学校和企业真正实现了双赢合作。
  学历教育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并重,构建“长短结合”的职业培训模式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主要是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及应用培训工作。近三年,我校先后举办了以建筑、电工、电机电焊、微机、电动缝纫、摩托车修理和农村适用新技术为主的短训班40多期,培训学员达2000多人次。目前,我们正在与县经济开发区就开发区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进行洽谈。按照我们的计划,2007年开始,县内大型企业的员工培训将全部纳入我校短期培训计划。开发区将来新招员工(除我校学生外)的培训工作也将由我校承担。
  设立“学分银行”,完善学分认证,构建“弹性学习”制度在中职学校推行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和客观需要。为此,中职学校可以试行设立“学分银行”制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存入“学分银行”的“学分账户”。并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招生和毕业制度,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考核、专业转换、毕业证书发放等多方面实现更大的灵活性,实施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并逐步完善与学分制改革相一致的教学评价、学分认证等弹性学习制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