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需确立“三观”

作者:及秀琴




  摘要:从高职培养目标出发,对《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场所构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与生产实践、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它被称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被视为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它的规范性、工具性对培养学生的诸多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是高职工科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笔者从事《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二十多年,一直致力于该课程建设的探究与实践,深切体会到该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场所构建必须确立以下“三观”。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需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高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而且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之所以要确立这一观念,是由“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高职办学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时要把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就必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活动,获得岗位的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建设好课程。
  高职所培养的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的“灰领”大多数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修配检修、装配等工作,他们需具备识读工程图样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职培养的大多数“灰领”人才一般只需依据图纸进行视图分析,想象出图样所要表达的形体结构进行工艺加工,较少参与实际的设计和研究。因此,在课程定位上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科学开展《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选择需确立职业化的内容观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职业化的内容观,即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以就业为导向,着力体现专业和行业要求,力求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般由“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三大部分组成。根据职业化的内容观和高职学制、学时特点,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一般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画法几何理论教学和工程制图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画法几何基础理论内容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而按照职业化的内容观,工程制图能力培养则应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加强。因此,画法几何的教学内容要该简则简,删除一些理论性过强、过难的内容,如可删去其中比较抽象的、注重图解法的投影变换法和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求解部分,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点的三投影关系、平面的投影特征、形体分析的看图方法等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经过适当精简,将画法几何教学时数缩减至总学时的20%。在精简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整合,将工程制图与画法几何内容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内容整合成一个个教学小模块。如把“制图基本知识”、“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三部分整合为工程制图教学第一个小模块;把“立体的投影”与“组合体的投影”整合成一个小模块,把教学重点放在组合体的识图及绘图技能培养上。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工程制图能力培养的教学时数要增加到总学时的50%。
  传统工程制图教学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图效率和就业竞争力,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课程内容补充计算机绘图后,计算机绘图与工程制图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工程制图是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础,计算机绘图不能脱离工程制图的基本投影原理、表达方式和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而独立存在。鉴于此,我们使工程制图教学时间安排上先于计算机绘图。另外,计算机绘图是工程制图的一种较好的辅助工具,主要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因此,也不适合将其各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到工程制图有关小模块中进行整合教学,还是相对独立开展教学为好。计算机绘图教学时数一般可占到总学时的30%。
  
  教学场所建设需确立学习情境建设观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获取识图和绘图技能,教学内容应与具体情境紧密相关。但是,目前高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还在延续“教室里教理论、机房里搞实践”“一课两制”式教学模式。如果把理论教学比作“盐”,实践教学比作“菜”,这种模式是要求学生将“盐”与“菜”分开吃,使学生既咽不下“盐”,也难吃进“菜”。我们将“盐”与“菜”合在一起,“烹制”成适合学生口味的“菜”,即建设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场所。根据学习内容与培养方向,构建一体化的《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场所必须确立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要体现学习情境建设观,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教学场所应是校内机电类实训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时,实训基地的场景能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工程环境。如在讲授基本体截交线及截切形式时,可马上带学生到机加工现场看零件表面的截切结构,使他们对基本体截交线及截切形式组合体有本质的认识;讲授基本体相贯线及堆积形式零件时,教师可带学生到零件焊接和钻孔、铰孔的实际场景中教学,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应用制图知识解决机加工问题。
  教学场所应建有课程专门教室《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场所在融入机电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应建有本课程专门教室,以提高学生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如建设能够展示和测绘零部件及其结构的工程制图教室、建设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室等。
  
  “三观”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中的体现
  
  在教材编写中,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将传统的“以知识目标、问答训练、教师主体”的教材体系改变为“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新体系。改变原有的教材按章节内容编排的弊端,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体系教材的创新性体现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入门容易、实践性强。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模具专业“制图测绘及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学环节中,紧密围绕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训练内容,充分利用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资源,将教室搬到车间,采用现场教学,结合工程实例,完成了手柄、口杯等数套注塑模的测绘及制图工作。这不仅使学生所学的工程制图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提高了学生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模具的一般结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亚琴.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材的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58-59.
  [2]钟启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及秀琴(1955—),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计算机绘图、3DSMA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