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 斌 孙 燕




  摘要:英语是一门综合的语言艺术,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然而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人忽视朗读的重要性。文章针对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从教育学生重视朗读、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朗读技巧、注意朗读素材的多样化以及及时反馈等方面培养高职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朗读;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朗读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第一技能和第一基本功,被许多语言学家推崇为语言教学第一法。翻开众多英语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单元都包含朗读方面的练习,朗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当前的英语教学存在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感性认识的培养,重视交际而忽视朗读的误区。这种教学的直接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乏语感,从而影响了交际能力的发展。可见,朗读是制约学习者英语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英语朗读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语音语调的改进
  英语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活”语言,“活”语言必须在有声环境中加以学习和掌握。而通过朗读可以再现英语“活”的本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弥补缺乏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的不足。况且朗读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有条件的学生甚至可以把自己朗读的内容录下来,请教师指点。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模仿标准录音来掌握纯正的语音语调,因为这是语言物质的外壳,要是音不准,调不对,交际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有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听、说能力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听得懂是说得出的前提和基础。听力差、口语差固然与听力训练、口语训练不够有关,但同时也与读得不够密切相关。经常有意识地朗读一些经典的、优美的文章,尤其是熟读成诵,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耳熟能详、脱口而出。
  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也说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意义获得的一半在声音里头。”尤其对于晦涩难懂的篇章,多次的朗读推敲不仅可以加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语言输入的作用。如果平时能够熟读,尤其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并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那么在英语写作中遇到合适的情况,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套用,使行文更加自然、顺畅。
  有助于培养语感语感是对特定环境的话语不经逻辑推理直接迅速地感知把握,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语言学习的天赋,人类自身的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应用语言的根本和基础。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语感不是靠看或想所能获得的,语感获得的途径之一就是朗读。英语也是如此,读得多了,停顿、意群、词语的搭配组合等就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习者形成对英语某些搭配及表达方式的强烈感受。
  
  高职英语朗读的教学现状
  
  (一)对朗读教学认识不够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觉得朗读是“小儿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师生只忙于做题、考试,无暇顾及其他。结果,英语教学和学习效果很难让人满意。在我国,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把英语放在重要的地位,众多学习者都在潜心苦学,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还是比比皆是。有的高职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过不了英语等级考试,同时许多学生虽然过了级,但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忽视了朗读的作用。
  (二)学生的语音基础薄弱
  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方言、应试教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如根据音标读单词、辨音、识别音变、句重音、语调等方面较为薄弱,更谈不上基本的朗读技巧。进入大学以后,有些学生或者担心发音有误,或者片面强调阅读的速度,因此很少开口甚至不朗读英语,结果只能听懂教师的课堂英语。为了使学生容易听懂,教师说得语速相对较慢,发音十分清晰。学生经过了这样的熏陶,很难听懂由于音变、连读、失去爆破等原因而发生了变化的真实的英语。
  (三)学生大班上课,单独练习的机会很少
  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致使班级容量大,师资紧张。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师生即便意识到语音、语调的问题,也很难有精力从头学起或加强巩固。因此,在大班教学中,集体活动多,个别活动少,导致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口无心”,甚至“无口无心”。
  
  高职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育学生重视朗读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学生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坚持不懈的课外朗读更加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朗读包括预习朗读、课文朗读以及课文以外素材的朗读。如果学生做好预习,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对课文中的疑难单词、短语和句子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参与课堂多种形式的朗读就容易多了。反复训练,学生自然就能从正确的朗读过渡到流利的朗读,甚至是有感情的朗读。久而久之,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和兴趣就会得到增强。
  (二)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把朗读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范读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或者通过录音材料进行课文示范朗读,为学生的朗读训练树立样板。范读一般以二至三遍为宜,速度可以有所不同。
  领读教师自己领读或者利用录音设备进行领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
  齐声朗读齐声朗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现过程,有利于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胆小害羞的学生大胆地进行朗读。
  轮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轮流朗读的活动。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个别朗读时活动面小的缺点,也可以避免齐声朗读时可能出现的个别学生偷懒现象。
  个别朗读个别朗读容易发现学生朗读的缺点和不足,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检查、督促和指导。不足之处是活动面小,一般应与齐声朗读交替进行。
  分角色朗读即由学生或教师分别模仿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口吻进行朗读。这对于对话材料、戏剧作品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朗读形式。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朗读技巧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朗读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停顿停顿是人们在朗读时由于生理上的需要和语言表达上的需要,在意群与意群之间,在句中、句末或段落末尾等处所做的间歇。可以分为三种:语法停顿、强调停顿和心理停顿。
  语调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也是表达千变万化的语气的重要手段。英语的基本语调有升调和降调。
  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吐字发音的和缓与急迫,即朗读或快或慢的速度变化。语速的缓急是表情达意的又一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它与语言的内在节奏一致。语速的快慢具有相对性,大致可分为快、中、慢三种。
  节奏节奏是朗读过程中由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四种。在实际朗读中,一篇作品的节奏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会随着内容、情节等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朗读时的节奏必须因文而异。
  (四)注意朗读素材的多样化
  朗读是说话的基础。人们的口头表达是多元的,有时需要随意,比如问候或聊天;有时需要正式,比如演讲或报告。朗读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采取不同的朗读规则和技巧,对于常见的语篇类型,如小说、故事、散文、专题讲座、公共演讲、新闻报道、诗文歌词,教师必须讲清不同的朗读要求和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朗读素材时,应注意其广度,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及时反馈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指导,鼓励学生练习,还要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以便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鼓励和表扬的作用不可低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应该是肯定大于否定,时时让学生看到希望,这样学生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组建英语朗读兴趣小组,适时举行英语朗读、演讲比赛,为那些语音、语调正确、优美、地道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他学生英语朗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高职学生要想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摆脱“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重视朗读不失为一个良策。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彭珊珊.英语朗读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刘云红,张金生.英语语调教学初探[J].中国英语教学,2000,(6).
  [4]张茵.试论英语朗读[J].昌吉学院学报,2004,(2).
  [5]谢春林.大学英语朗读之我见[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简介:
  徐斌(1979—),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从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
  孙燕(1980—),女,河北沧州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从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
  (本栏责任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