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对重庆职教城职业教育的调查与反思

作者:丁 华




  摘要:近年来,重庆职教城形成的“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区域示范效应,对于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庆职教城;职业教育;城校互动
  
  2004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渝西地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最为密集的科教城市永川建设重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试验示范基地。数年内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重庆职教城现有职业院校30所(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校6所),在校生达8.3万余人;校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有职业培训机构22个,年培训量1.5万余人,开设专业90多个,涵盖300多个工种,形成了以数控机电、电子专业为龙头的示范专业群,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近年来,重庆职教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互动、多元、统筹”的特色日益显现。2005年,中共永川市委、永川市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重庆职教城职业教育发展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永川市政府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13亿元,征地2517亩,大力完善基地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政府还积极搭建了行政服务、对外宣传等六个公共服务平台,在院校建设、师资培训、技能证书及毕业证书办理和发放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学技能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办职教来永川”的职业教育发展品牌,被国家教育部誉为继北京、长春、常州之后的全国第四种职教模式——永川模式。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重庆职教基地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本地特色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其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教育。重庆职教城集群优势明显,现共有职业院校30所,国办13所,校企合办17所,在校生8.3万人。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2个,年培训量1.5万人次。职业院校建成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1.8平方公里。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占25.5%,具备中级职称的占39.2%,专任教师占76.7%,“双师型”教师占27.8%。新开工建设的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络、实训基地、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实行政府统筹,共建共用,校际实行教师互聘、教学互动、学分互认,促进了校校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了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层次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规模与集群优势。
  统筹规划合理,城校互动明显永川市政府在建立重庆职教城之初就提出了“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聘请大批专家进行了总体设计,形成了“三区一备”的发展规划:(1)面积3.8平方公里的永川市西北地区,是以重庆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为主的高、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教学实训区;(2)面积4.37平方公里的永川市东部和东北部新区,是以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活与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为主的生活管理区;(3)散布于市区的18所高、中等职业院校为总体规划的整合区;面积5.5平方公里的永川市东北地区作为职业教育基地远景规划中的职业教育运筹发展后备区。在加快重庆职教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将职业院校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通过调整职业院校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实现“城中有校、校中有城、城校融合、协调发展”,城市将职业院校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内涵,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优质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职业院校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文化繁荣空间、群体消费市场及招商引资环境。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为职业院校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处于城市各区域的职业院校既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资源,又能使各区域内的市民方便利用职教资源,逐步将校区打造成为城市景区。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城市人口结构,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永川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开放办学,加强交流(1)在本区职业教育院校内实现教学资源和设备开放、校际互动、资源共享,建立校际实现交流合作与资源互动共享的有效机制,实现教师互聘、教学互助、实训互用、学分互认的开放办学模式。(2)认真学习借鉴外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先后组织人员赴北京、陕西等职教发展较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3)频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近几年,每年接待来永州参观交流、投资考察的客人一千二百多人次。重庆职教城与国外教育合作交流得到加强,中澳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正式启动;永川与常州市政府签订了两市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书;职业院校与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八十多所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教育扶持(1)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了土地成本价供给、教学用房免缴建设规划费等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职业院校扩大规模,快速发展。近三年,引进职业院校7所(其中2所已建成并招生,另外5所在建)。(2)狠抓“永川技工”品牌打造,构建品牌打造新机制。每年选择800名左右的优秀毕业生,建立“永川技工”人才库。目前,“永川技工”人才库总人数达到5404人,涉及机械制造、汽车、电子技术、数控车工、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等12个专业。(3)加强扶贫助学基地建设。采取“政府资助,社会赞助,学校减免,工学交替,勤工俭学”等措施,搭建起贫困家庭学生“走出贫困家庭,走进职业学校,走上就业岗位”的“致富金桥”。2006年,就读于重庆职教基地的2020名中职“三类生”(三峡库区移民子女、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到资助,资助总额700多万元,人均资助额达3500元,加上高职学生,2007年,重庆职教基地共资助贫困生5541人(含“三类生”),资助总金额达1940万元。
  坚持市场导向,拓宽就业渠道(1)坚持多层次办学。重庆职教城有本科、高职、中职、短期培训及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多种办学机构70多个,2000年以来,共培养高、中、初级技能型人才8万余人。(2)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90多个,正着力打造数控技术、电子应用等10个示范专业。(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重庆、北京、天津等地建成了机械加工、特色养殖等公共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政府支持、市场运作、校企结合等方式,年培训学生2万人以上。(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目前,各院校与360多家企业签订了培养协议,通过“订单培养”和组织“双选”会等形式推介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6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左右。
  
  重庆职教城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传统择校观与教育不公平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以及“择校热”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不同,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补贴不足,各地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享受不同的教育资源,接受不同的职业教育,进而影响到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职业教育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1)在供求关系上,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适应,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重复,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2)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培训设置比例不合理,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技术培训力度不够。(3)职业教育发展过多地注重自身建设,而忽视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产业一体化,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