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作者:陈向阳




  摘要:在对“珠三角”地区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贸易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并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国际贸易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珠三角”地区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分析
  
  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外贸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2007年1月至4月,泛“珠三角”区域内9省区(指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进出口总额达21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4.4%;进出口货运量3.39亿吨,占全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45.9%。而广东省进出口总值为1814.9亿美元,占泛“珠三角”区域内9省区进出口总额的83%。泛“珠三角”区域外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外贸人才需求趋旺。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贸易人才数量不足。“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密集,而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严重缺乏,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也逐年上升。根据对“珠三角”地区2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2006年平均每家外贸企业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为2人,2007年每家外贸企业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3人。2007年,20家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中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占需求总人数的9%,本科学历的人才占需求总人数的75%。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高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和学生的学历层次在不断上升,人才市场中有大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这使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上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在这20家外贸企业中,仅有28%的企业愿意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人才。这表明高校培养的人才已不能直接满足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外贸企业对于精通英语和计算机的国际贸易人才更是青睐。在对2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中,90%的企业都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要精通外语,尤其口语要好。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增加。同时,绝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都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熟悉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为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熟练掌握承揽业务、定制产品、办理进出口手续、分销作业等业务。国际贸易人才应是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具有英语或其他语种专业背景,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传统外贸岗位从业技能的要求提升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拥有一种或多种资格证书的人才颇具就业竞争力,如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跟单员资格证书、货运代理员资格。除了外贸专业知识外,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也非常重要。许多公司都要求应聘者具3年以上工作经验和突出的业务开拓能力。
  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外语能力是指能够利用外语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包括书面交流(函电)和口头表达(口语、谈判)能力。不能只注重考取等级证书,关键要注重培养应用能力。
  专业知识扎实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通晓我国外贸政策和理论、国际外贸规则与惯例、进出口交易程序与合同条款、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另外,由于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互有差异,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熟悉国际贸易法则,通晓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具有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及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具备终身学习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只占一个人一生所需知识的10%,而其他90%的知识都要在以后实践中获得。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知识日新月异。例如,国际贸易单据处理方式随着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而改变,国际贸易业务的习惯做法随着新的贸易方式的出现而改进。因此,学习能力成为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素质,要重视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好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技术化、信息化。国际贸易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先进的观念和国际意识,还必须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时时注意外贸工作的动态、情况、问题,及时捕捉国际贸易信息和良好商机。要敢于创造新思维、探索新路子、开创新局面,从而在商战中出奇制胜。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良好心理品质。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表现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外贸岗位工作。
  国际贸易法制观念国际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工作,时时处处与法律、法规相接触,包括国际贸易法、税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金融法等法律及其相关规定。加入WTO后,这些法律法规从原有的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人才只有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法制观念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
  
  优秀人才的培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直接反映了培养目标,它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依据国际贸易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并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国际贸易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内容应涉及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国际金融、企业管理、国际商法、物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国际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英语、外贸英语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码头业务与集装箱运输及管理等。在新形势下,物流经济学、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码头业务与集装箱运输及管理等课程的重要地位应得到相应的体现。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外贸流程软件模拟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基础课重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除了开设大学英语外,还应开设高级英语等课程,涉及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同时应开设多种外语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基础课设置上:(1)减少政治、体育等课程的设置,增加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可设置英语作文、文学、自然科学、世界历史、高等数学、公共交流、商务计算机等课程。(2)重视公共基础课中的选修课,多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如美术、文化、音乐等课程。(3)在公共基础课中,增设自然科学学科,包括天文、生物、化学、地理、海洋学和物理等。(4)公共基础课难度适中,要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如商学院数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为后期的经济学打基础,因此要强调基础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