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从职业化行为语言研究看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作者:霍洪泉




  摘要:提出职业化行为语言的概念,并结合职业化行为语言在高职院校教学与职业对接过程中的应用特点,分析研究职业化行为语言在传授职业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研究工作岗位上的职业化行为语言、规范教学实训上的职业化行为语言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职业化行为语言;职业能力;高职教育
  
  行为语言在职业技术交流中的意义
  
  行为语言及其职业化在宁基编著的《行为语言学》中,将行为语言描述为“有示意目的的动作”,“能有效地克服人际交流中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局限和隔阂,能有效地传递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实际上,行为语言已经成为社会交往、工作业务、技术交流、教学实践中共同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行为语言也呈现出相应的职业化特点,并作为职业与技术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应用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如:工程图纸作为对产品结构与技术的表达语言,是所有工科院校必修的工程语言;旗语、灯语则是航运专业的通用语言;对于流通经济类专业而言,各类商品标注的认证、仓储、运输、吊装等标准图案又属于图标语言;还有体育类专业的篮球裁判,必须使用规范的手语在场上裁定等。可见,在职业技术交流中,行为语言已经越来越广泛和规范地运用于职业活动中。
  职业化行为语言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教学中有大量的应用性内容需要通过示范活动来实现。而高职院校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必须使学生懂技术、会做事、能生存、可发展。在教育层面,最有效、直观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术传授方式就是教师对技术行为的示范性教学。在示范性教学中,职业化行为语言在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和技术交流中,将逐步起到主导作用,成为职业技术教学的重要载体。
  
  教师职业化行为语言的特点
  
  教师共性的职业化行为语言除态度、感染力、亲和力等由体态行为表现的内容外,教师更应强调职业化行为语言的表现力,如用企业员工中的师徒关系来替代师生关系,用管理者与执行者的关系替代对学习、工作上的指导;用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替代学科作业的概念,并以此规范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同时,在教师的职业形象设计上必须体现相应的职业要求和操作规范,如机械加工类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应禁止披发;体育类专业教师上课时应禁止穿皮鞋;冶金类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时应当穿工装,佩带工牌(或者胸卡)等。
  教师在传授特定职业技能时的职业化行为语言教师对职业技能的传授,就是按照规范要求,运用相应的职业语言,通过引导、示范来传授岗位素质和技能。基于这一点,教师队伍首先应该成为职业队伍,熟知所授岗位的职业内容和行为特点,并以科学的方法来传授职业技能。如机电类专业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主要是解决设计、操作、维护工作中的技术性问题,所以,他们的行为语言涵盖了结构、功能、安全性、技术等级等重要的技术要求,并通过技术图纸与符号来说明。这样,在制图教学中,将三维立体用二维平面进行科学展示、制图国家标准的准确应用、图线的准确表达、结构的合理安排、手绘教学分析的形象化和CAD绘图的严谨性就成为制图教学职业化行为语言的主要内容。另外,机电类专业工作人员的身体协调性是精细化生产、安全生产和高效率生产的基础条件,常以眼、脑、手、脚、身的并用完成工作。像钳工操作中手持锯锉的角度、锯锉加工中的力度、臂腕动作的幅度、观察和测量目光的准确度、加工中双腿和身体重心的协调程度等,都必须由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来传授。可见,作为机电类专业的教师,其职业化行为语言的特点体现在良好的耐力和体力,出色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很好的体态协调性和动作的准确性等方面。
  
  掌握职业化行为语言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掌握职业化行为语言对有效进行教学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对工科类的电工专业学生的要求是,能从理论上的线路图绘制、功能识读,到操作性的电路安装、调试、接电、运行。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会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而在行为上产生非常大的反应:在初次组装电路中,会对电路过程的功能产生怀疑;在调试过程中,会对各种元件的功能产生怀疑;通电时,又会对自己所接电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和恐惧,担心出事故而不再关注功能;正常运行时,又会对自己操作的成果产生极度的兴奋。相应地,学生在调试中出现叹气、摇头等行为,则表明学生在判断故障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职业化行为语言规律具有普遍性,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语言才能很好地与学生交流,适时地指导学生。
  因此,掌握职业化行为语言的规律,对把握好教学时机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研究职业化行为语言的必要性
  
  职业化行为语言是受心理、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研究它的目的是寻找规律,实施科学教学。
  由于职业行为是可以观察和评价的,对受教育者的示范水平及产生的传授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行为的规范性。所以,将科学的职业化行为语言融入教学,是保障教学效果,加快培养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研究职业行为规律,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来实施,以职业化行为语言的运用来体现职业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突破。
  由于职业和岗位的门类繁多,在研究共性的职业化行为语言的同时,更迫切的是开展专业岗位的职业化行为语言规律研究。要考虑职业行为和国家职业准入要求的对应、职业行为与岗位工作操作规程要求的相符、职业行为和岗位工作环境氛围要求的一致、职业行为要符合人文习惯和社会公德要求,将这些内容梳理后引入教学。
  
  参考文献:
  [1]宁基.行为语言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艺华.体态语言奥妙[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
  [3]师燕宁,等.行为科学概要[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4]王军伟.对专业技能课程的认识及在相应教材中的体现[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5]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6]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霍洪泉(1955—),男,河北武强人,徽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机电设备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