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工科专业课程的开发

作者:徐 锋 盛 健 蒋友明




  摘要: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开发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阐述了课程开发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开发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在过去的岁月里,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和省重点专业。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开发体系、实践课程开发体系和技能考核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同,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处在全省前列。
  现在将我们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改革中关于专业理论课程开发的一点体会介绍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确定专业岗位群是课程开发的前提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确立是建立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之上的。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普遍认可并被广泛采用的课程开发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于德国职业技术学校“双元制”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成熟的方法。
  课程开发是为了解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则是通过对主要岗位群所需能力作出分析后总结得出的,是具体的和具有针对性的。确定专业的技术岗位群是课程开发的前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一旦确定,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如何实现技术应用能力这个目标展开,因此课程设置工作是一项目标很明确、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明确了岗位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这个目标,才可能得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框架,才可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例如,我们在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开发时,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分析,确定了四个主要的专业岗位群(见表1)。
  
  通过社会调查确立岗位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这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现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一直以来被很多职业技术院校称之为课程“逆向”制订法,或者“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
  
  确定岗位单项技能是课程开发的必然
  
  岗位所要求的技术应用能力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综合性能力需要多种理论知识支撑,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对综合性技术应用能力的描述往往也比较笼统,这实际上不利于课程的开发。要正确地确立理论知识框架就必须做到具体、明确地描述所要求的技术应用能力。若目标本身不清晰,则很难正确地确定课程体系,甚至可能会出现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
  岗位的综合性技术应用能力一般由多个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构成,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本身具有针对性,而且很具体。因此要想对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做出非常具体和明确的描述,就必须对岗位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逐一的分析和分解,将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具体转化为单项技术应用能力。例如,我们在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岗位群后,根据岗位特点将技术应用能力分解为11个单项能力(见表1)。对单项技术应用能力的描述可以做到非常具体,这样可以使培养目标变得明朗,也就比较容易确立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所依赖的理论知识,比较容易分清理论知识“必需”和“够用”的尺度。由此可见,课程的开发实际上是围绕实现单项技术应用能力展开的。
  由于技术应用能力的具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把握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则可以逐条对照应用能力的要求,便于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而且由于学习目标的明确,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合理组合单项技能是正确开发课程的保证
  
  将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按岗位分解为单项技术应用能力,可以使各项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更加具体,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这种应用能力的分解也必将导致能力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应用能力涉及的范围和难易程度不同,对支撑理论知识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对单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有机的组合,这种组合在专业理论上必须符合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合理地确定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将岗位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分解为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明确每项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和要求并进行有机组合,从中归纳出理论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按照“够用”原则确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们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单项能力的组合过程中,在支撑理论上按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组合,同时综合国家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中、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部分主要内容的要求,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划分为初级技术应用能力模块、中级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和高级技术应用能力模块等三个模块(见表1)。能力模块的划分在时间上以学年为单位,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解到每一学年,从而使每个阶段(学年)的技术应用能力目标与要求都非常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参加学院自行组织的技术应用能力鉴定和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鉴定,以获取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作为这一阶段的技术应用能力成绩的依据之一。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这是一种以实现单项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方法,这种课程开发方法与世界劳工组织的“模块式培训”(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缩写为MES)和北美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体系(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缩写为CBE)”中的课程开发方法极其相似;但是它又体现出极强的可操作性,比较适合目前对于我国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开发只是能力开发体系中的任务之一。要确保培养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技能考核体系的开发、适合技能培养要求的教材的整合等。另外,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的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等。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按照这一思想对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课程开发思路值得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勤荣.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在突出专业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6,(12).
  [2]夏晓峰,刘世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6,(7).
  作者简介:
  徐锋(1963—),男,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