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董必辉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尺度,它反映了高职院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笔者以所在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拟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科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谈谈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而教育质量又决定着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了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认真学习学院制定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及师资发展规划,认真领会其中的精神,进而制定出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师资发展规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在规划中具体体现出学院及系部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和生活、深造、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和倾斜,充分显示出教师的重要地位。(2)配备工程生产实践经验较丰富、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大力引进长期从事数控工艺与编程操作、机械制造、生产与管理的专业及实践指导教师。要求本专业的全体教师从严施教、从严治教、技艺结合,把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3)通过常州大学城(科教城)的资源共享机制,聘请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兄弟院校的教师从事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及实践指导工作。此举丰富了本专业教师的组成,加强了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本专业的学生受益匪浅。(4)聘请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以及有关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从事本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或担任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特别是在专业实习、课内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就业及创业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5)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通过继续深造、短期培训、下厂锻炼、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与科目课程的建设
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力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经过近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首先确立了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把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以及素质拓展课四类;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与定位,对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并充分考虑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进行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具体而言,就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于从事一线数控工艺与编程技术、车间管理与经营管理、数控(机床与软件)操作及机电、数控产品经营等岗位,以企业、创业者对上述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在具体设计时,有针对性地把《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
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互融通,突出实践课程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数控人才,我们在审视旧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结构设计时,既考虑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又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专业课程学时,突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做到实践课程突出,并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充分体现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下表为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分配。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资格的培训。对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关键实践技术,例如数控机床操作、CAD/CAM软件操作等,我们都要求学生达到规定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等级水平。
制定规范的科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实施于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为此,我们紧紧围绕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各课程所属部门多次进行共同讨论、起草和修改,并根据科目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等特点制定了我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所属的所有科目的课程标准。在标准中,我们明确了课程的背景、性质和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等内容,确定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以确保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同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等。
教学改革与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技术手段等也正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符合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坚持以达到专业学习基本目标为目的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如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工厂生产现场教学,产学研结合教学等;模拟实战状态,开展数控技能竞赛活动,进行数控技术大比武;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接,即把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数控操作(中级)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与实践性教学考核相结合,组织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使学生达到以专业学习基本目标为目的的要求。
课程体系及其科目课程的改革坚持以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为原则职业技能基础课按照专业学习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是其鲜明特点之一。为此,在构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科目课程时,我们力图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个目的,根据企业的需求,我们适时对课程体系及其科目课程进行了多次调整,初步实现了“三化”:一是教学内容综合化,即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模块进行调整、整合、优化,并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删减重复交叉的以及由于技术进步而不实用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即以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12个课程模块;三是教学内容实践化,即突出实践性课程尤其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从而使科目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更加符合高等技术应用型数控人才的职业特点。
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以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宗旨目前,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在数控技术的应用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对此,我们按照“大机械背景、小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制定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时,在充分考虑满足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的技术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增减、整合和优化,以确保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同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是适应“大机械背景、小数控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特征的,他们毕业后也能顺利就业并能够适应大机械行业的社会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