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电子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杜燕敏




  摘要:提出从重视新课导入,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设计难度适中的习题和实验,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学习动机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电子理论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整个认知活动中保持兴奋,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索奥秘。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比较偏好实习课程的学习,而缺乏对于理论课程的兴趣。因此,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理论课的兴趣,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重视起始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兴趣是由疑惑、好奇引起的,因此,教师精心准备起始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疑惑中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绪论》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讲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时,可介绍近50年来新型电子器件的研制成功以及现在高科技、高集成度的电路板技术,并讲述期间涉及的人物和趣事,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第二,一定要讲清楚该门课程的系统内的联系和重点。比如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分为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两部分,应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内在联系、重要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好本课程的学习动机,并树立坚定的信心。第三,应强调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奇而有趣的新课导入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导入新课时,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巧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营造学生“心欲通而未得其意,口欲言而未达其辞”的心理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片面地追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例如,在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时,如果一开始就讲解载流子的运动情况等内容,就会显得比较深奥。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入学习自然觉得该门课程难以理解,其学习兴趣必然降低。教师不妨提前做PN结单向导电性实验,学生会觉得眼前一亮,这时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反向连接二极管电灯不会亮。这种启发式的新课导入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认真学习本章的内容。
  
  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增进学习兴趣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学生对新颖的和具有一定生活实用性的教材最感兴趣。因此,教师把新颖、实用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智力和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如果教师在讲解每一章内容时都适当地制作一个实用的家用小电路,那么学生自然会带着兴趣去学习。例如在讲解“整流与稳压电路”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串联型稳压电路,并携带示波器和毫伏表在教室演示整个电路的波形变化并测试电压变化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实验的波形变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自然能够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课。
  再如讲解“放大和振荡电路”时,笔者向学生出示利用四只晶体管、若干个电阻电容和一只喇叭制成的食物腐败程度测定仪。使用时,可将两根针状电极插入食物内,若喇叭不发声,说明食物可食用;若喇叭发声告警,说明食物已变质,不可食用。在实验中,通过分析电路四个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和原理,进而剖析各个放大电路类型的实质。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化难为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难度适中的习题和实验,倡导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难度适中的习题任务,并在评讲习题之前鼓励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到讲台上做题,做正确的,加1~3分的平时表现分,错误不扣分,作为期末总评的平时成绩。这样,即使是上课不留意听讲的学生,一听有可以加分的表现机会,都会努力准备,积极配合教学。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由于电子教学需要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营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学生往往喜欢上实习课,而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枯燥、单调,尤其是在学习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和定律时表现较为突出。此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者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式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形象的语言来讲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和定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电容”这一章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为何电容在充电开始的一瞬间电流大而电压小。教师可以把电容储存电荷的原理,形象地比喻成一个水杯放在水盘里盛水:在刚刚盛水的一刻,由于水杯和水盘间的水压落差大,导致流入水杯一刻的水流比较大,而水杯里面没有水,所以水杯里面的水压近乎为零。同理,电容在刚刚充电的一瞬间,电流比较大,而电压几乎为零。通过这个比喻,学生能够很快地明白电容充放电中,各物理量变化的情况,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注意力也非常集中。
  又如,关于“用左右手判断电动势、磁场和受力的方向”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一般容易混淆左右手判断,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象记忆法,即判断受力方向,这个“力”是指向左边,所以用左手定则;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这个“电”是指向右边,所以用右手定则。这样,学生的兴趣被大大调动起来,他们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来验证这一问题。
  再如,教师在概括电子技术元器件时,把电阻、电感、电容形象地比喻成电子领域中的“三员大将”,把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比喻成电子电路中的“三个顶梁柱”,从而在幽默的情境中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上电子理论课时,除采用前面提及的实验、比喻、启发等方法外,还可进行顺口溜式的章节总结,以帮助学生记忆;采用单元测验法,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更正。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使用教具、挂图、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动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紧密结合当前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反复强调学好电子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体会到无论实习、就业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从而坚定学好电子专业理论的信心。
  教师除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知道,学好电子理论课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光有兴趣不行,非下苦工夫不可。教师在电子专业理论教学中必须探索学生的心理规律,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文新.实用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杜燕敏(1979—),广东肇庆人,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