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关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调查

作者:徐恒山 高尚卿 白玉龙 白晓平 郭金玫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双师”促“双证”。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就“双师”与“双证”的关系问题在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双师”;“双证”;调查;建议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在于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既有一定专业水平,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等技能人才。毕业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是所说的“双证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更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需要。要完成这一任务,职业院校必须建立一支既有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使命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学生顺利拿到“双证书”。我院从2007年5月开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校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中进行了与“双师”、“双证”问题相关的问卷调查。我院目前有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146人,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68人,占46.6%。其中参加社会职称考试取得中级及以上相关职称的有25人;参加社会各类职业考评员考试取得高级考评员资格的有10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取得相关专业资格的有32人;其他1人。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共有126人,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6%,其中“双师型”教师占50%。
  
  教师对“双师”、“双证”关系的认识
  
  表1 教师对“双师”、“双证”的认识
  
  注:表中数据采用多选调查和统计的形式,下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取得“双师”资格是教学工作和教好学生的需要,说明教师的职业认知清晰,对自己的使命有足够的认识,体现了一种责任感,这是抓“双师”促“双证”的思想基础。
  在对“双师”、“双证”关系的理解上,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双师”与“双证”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密切联系,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对此认识不够深刻。因此,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紧迫而必要。
  关于“双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现有“双师”资格教师中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加强对现有“双师”的培训。对已取得“双师”资格的教师,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我院于2007年初制定了“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2007年暑期,学院组织教师参加了企业实践活动和业务培训,不少教师感到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活动深受教师的赞许和好评。
  
  教师对学生取得“双证”的看法
  
  表2 教师对学生取得“双证”的看法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取得“双证”很有必要,并且有利于学生就业。但在学生取得“双证”可增强技能方面,“双师”教师与非“双师”教师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
  对取得“双证书”学生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取得“双证”的学生其技能水平一般,证书与本人具备的真实水平间有差距。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部分教师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不够清晰,培训鉴定工作与实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证书只能说明学生具备某方面的资格,而不足以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真正的水平还要通过实践检验,二者不是完全成正比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还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名副其实,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
  对学生取得“双证书”目的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取得“双证”主要是为了就业和增加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技能与就业的目的是一致的,只要实践技能加强了,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就不难就业,这符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对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至少应获得一种本专业相应资格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一规定很有必要。目前,由于用人准入制度执行还不严格,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高,这种规定不仅有必要,而且应认真执行,这样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成长。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与激励方法
  
  表3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与激励方法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双师”的最佳途径是到企业实践,其次是考取资格。这些看法是理性的,因为考取资格证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实践教学,到企业实践锻炼是必由之路。
  对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调动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取得“双师”资格的积极性,调查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的教师以及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赞成通过提高课酬、优先安排培训学习和职称评聘等方式和途径,调动教师取得“双师”资格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渴望学习,愿意到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也认同与职称聘任挂钩的思路。
  对承担鉴定培训教师的课酬是否应与学生取得证书的通过率挂钩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同意与学生取得证书的通过率挂钩的人数,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多于非“双师型”教师,这反映出“双师型”教师对鉴定培训课的教学效果要比非“双师型”教师的自信程度高。课酬与学生取得证书的通过率挂钩,对教师既有激励作用,也增加了压力。
  对承担鉴定培训的教师是否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认同承担鉴定培训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说明“双证”的取得必须通过“双师”的教育才能实现,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之,实行“双师型”教师制度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的。具有一大批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学生取得“双证”的关键。学生取得“双证”是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所在,也是学生技能水平高低的体现。
  
  对策建议
  
  一是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我院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上明显不足,绝大多数教师需要继续培养。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确保学生获得“双证书”。每年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认真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同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课酬分配以及学生鉴定培训课程安排方面,应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就业的平台,也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应将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实验、实训任务,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要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技能。可采取政府投资、企业融资与学校自筹等方式,建立与专业设置相应的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和模拟公司,真正实现生产、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要积极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应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专业、课程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等事关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依据国家相关的职业技能要求和标准,有计划、分阶段地将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组织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参考文献:
  [1]郭莱.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10-112.
  [2]尹丽英,赵蒙成.对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态度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51-52.
  作者简介:
  徐恒山(1960—),男,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