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科学发展观与高职教育的“三个调整”及“四化”体系

作者:金泽龙




  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在1998年曾提出了新大学的概念——创业型大学。结合《纲要》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笔者认为,新型高职院校应引入企业家精神,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走校企合作之路,追求办学绩效,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根据这一思路,我国的高职院校应该走“四化”道路:
  第一,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强化主体意识,走市场化办学之路。高职院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独立办学,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打破封闭办学的狭隘思想,实现大开放、大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服务于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第二,必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强化应变能力,走柔性化办学之路。针对企业用工淡、旺季及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规模、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应采取小班教学、定向培养、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等形式,使教学管理更符合学生与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做到刚性规范、柔性实现,形成一套新型教学管理机制。
  第三,必须改变办学模式,强化经营意识,走集约化办学之路。办高职教育要有企业家精神,要有投入产出观念,要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在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课程资源方面实现有效整合,获得最大回报。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实行品牌输出与连锁经营。
  第四,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强化国际意识,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根据WT0的服务贸易条款,我国的高等教育将向国际市场开放,而最先开放的有可能是高职教育领域。因此,高职院校将面临来自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的激烈竞争。我国的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出击,尽快学习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使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理念尽快本土化,将学校发展与地区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我国高职教育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1世纪,高职教育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三大作用:实践性作用、先导性作用与战略性作用。全社会都应关心高职教育、支持高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办好高职教育。全面落实并认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的三个调整与“四化”体系,将为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建民,张文胜.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07,(6S):54-55.
  [2]史秋衡.2020年我国职教发展的理想与政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29-34.
  [3]王国超.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功能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76-177.
  [4]武正林.坚持就业导向 增强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45-46.
  [5]陈亚鸿.新时期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4):59-62.
  [6]张立今.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对关系[J].高校理论战线,2007,(5):20-23.
  作者简介:
  金泽龙(1965—)男,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检索、档案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