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作者:赵 洁 唐育正




  摘要: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以“素质+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模式,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基本素质课程、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两大模块组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素质与能力
  
  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及其主动性、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行业发展与就业岗位的需求。针对这些弊端,笔者对以“素质+能力”为主线的课
  程体系模式进行了探索。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可不按学科内容的性质划分课程,应从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素质+能力”为主线,设置基本素质课程、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两大模块,并由此组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见图1)。
  
  基本素质课程可由思想品德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这类课程既与专业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又与道德人格相关。文化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有所帮助。道德身心教育是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铺垫和准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基本素质课程的实施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期成为学生创新思路的触发点。
  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可分为具有一定梯度的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专门人才首先必须具有比较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专业所必需的技能和相关能力。没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所谓技能与能力只是空谈,所以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涵盖的大多是某一专业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应要求学生牢牢掌握。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是指那些必须落实在实际专业岗位能力应用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能力与技能,就必须根据岗位与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这类课程大多是技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这是高职教学区别于一般院校教学的特色之一,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靠这一层面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加以落实。此类课程一定要突出应用,务求熟练,造就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是借助于实际生产过程或系统,将相对独立的职业技术加以综合应用,并且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类别的典型系统作为教学对象。例如,IC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生产用机器人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施“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校教育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能力本位的一种转变。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类模式,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可以说是学科本位观念的体现,将此模式改变为“素质+能力”(基本能力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素质)模式的重心是以学生的能力为支点,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及掌握程度,更具有学生本位色彩。以学生为本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高职教育主要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任务,毕业生的基本去向是实际工作岗位而非学术研究岗位,因此,这一理念更显重要。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开发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取多种课程论之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对机电工业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1)以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设置课程与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2)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按照“素质+能力”的要求整合课程。(3)按照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梯度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一)职业基础能力(见表1)
  (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见表2)
  (三)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见表3)
  第三项能力为综合应用能力,可开发几个教学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1~2项,将涉及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技能要求综合为一体化教学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课程。
  以“素质+能力”为主线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打破了学科系统性与“老三段”的束缚,克服了目前课程体系的一些弊端,以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实用性强,创造性地设置了一批特色课程;(2)提前介入专业课,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4)突出了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跟踪与应用;(5)依靠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可实施“实习、科研、培训、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伯敏.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3]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务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赵洁(1963—),女,江苏无锡人,工程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模具CAD/CAM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