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职《企业管理》教学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钟碧双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
《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权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要教好《企业管理》这门课,教师除了要熟悉教学内容、讲究教学艺术外,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教授《企业管理》的教师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教育部在2006年10月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又使教师能到企业实践,中职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管理较好的企业挂职锻炼,对于从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第一次到企业实践时间应长一些,如一年或半年,时间太短就不能较全面地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曾到企业实践过的教师,也应每隔一段时间到企业实践。比如,近几年,厦门教育局职教处利用暑假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教师应珍惜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虚心学习,善于观察、分析。
利用社会关系了解企业情况中职教师一般教学任务较繁重,联系实践单位也并非易事,不可能经常到企业实践,教师要了解企业情况,可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或本校已毕业的学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经常与他们交谈,有意识地向他们了解有关企业的情况,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例如,笔者的一位同学在一家流通企业仓储部门工作,在同学聚会时,笔者就有意识地了解他们公司的情况,特别是他所在部门的管理情况。经常与企业界人士接触,对企业现状就会比较了解。
利用新闻媒体了解经济和企业的情况新闻媒体报道的情况一般是真实、可靠的,而且反应的是当前的事。教师可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经济报道、财经等节目,把对教学有用的内容记录下来。另外,如有条件的话,经常上网,也能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开展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也是中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社会阅历浅,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不宽,分析问题能力较低,进行案例教学应有别于大学生,应根据中职学生特点进行。中职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一种特殊的教材,它的质量好坏对教学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现有企业管理案例书籍提供的案例内容一般较复杂,篇幅较长,而且很多是国外企业的案例,适合研究生、本科生的多,而适合中职学生使用的较少。有的中职教材,虽然也有一些案例,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不多。这就需要中职教师对现有案例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使之适合中职学生使用。平时要注意搜集案例资料,自行编写案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选择国内特别是本地区企业管理的案例,教学效果会较好。因为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也比较容易理解。教学案例应符合以下要求:(1)客观真实性。管理案例必须源于实践。在整理案例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某种教学需要,也可虚构某些情节,但其基本内容必须是真实的。(2)时效性。作为教学用的企业管理案例,应该是比较新的,最好是企业近期发生的事情,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太陈旧的案例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也不好。(3)针对性。进行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编写、选用案例一定要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相吻合。(4)思考性。编写案例时,应有的放矢地设置问题,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对案例中设置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处理。
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的组织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善于组织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前做好准备工作,讨论中善于诱导,讨论后及时总结。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兴趣。首先,选择的案例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是本国或本地区的案例,而且是最近发生的。其次,选择的案例应由浅到深,中职学生分析能力较弱,第一次开展案例分析一定要简单,让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第一次选择的案例不妥,以后学生对案例分析就很难感兴趣。
2.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讨论中教师要善于诱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特别应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发言,并及时给予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认真倾听,理解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3.重视学生成绩的评定。案例讨论比传统的课后作业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记录讨论过程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对学生也是一种压力,以促使其认真对待案例分析。评定成绩应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能否积极发言;(2)能否抓住问题的关键,即能否从纷繁复杂的案例描述中找到存在的根本问题,这是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关键;(3)能否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且思路清晰,评价得当;(4)是否有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或切实可行的对策,这样可以避免纸上谈兵;(5)是否有新的见解,鼓励学生去创新,不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已有的范围内。
加强实践性教学
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到厦门太古的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参观,公司派讲解员向学生讲解,学生对该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都有较详细的了解。笔者还将学生分组到几家大卖场对正在销售的产品进行调查,了解市场上产品的基本概况。学生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学习《企业管理》的积极性。
组织好学生的实习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学校一般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学生实习之前,教师应拟定一些主题,让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了解企业的情况;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向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有些学生到企业实习,只懂得做一些操作性工作,如操作工、营业员等工作,不懂得去了解更多的情况,这主要是教师在他们去实习之前,没有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习,所以学生就感觉实习学不到东西。教师还可以利用到企业巡视的机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企业多方面情况。实习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实习感想,写好实习报告,让学生进行系统总结。
开展模拟训练当学生学了一部分专业知识后,可以开展模拟实训,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企业招聘程序后,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三位学生做主考官,其他学生为应聘者,模拟招聘过程。又比如,教师讲完“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知识后,出几个题目,把学生分组,一组就一个题目进行“头脑风暴”。也可以在学完所有课程内容之后,开展综合模拟训练。
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和企业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宽、具有多种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应通过《企业管理》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企业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和企业,使他们在校时就对经济、企业有较多的了解,为今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做准备。
每次课用5分钟时间向学生介绍经济新闻大部分中职学生平时不看经济方面的新闻,但他们很有好奇心,也希望多了解一些社会、企业情况。教师可利用每次课的前几分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新闻,或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有关于企业或经济的新闻,如某厂发生火灾,死伤数十人,原因是生产场所、宿舍、仓库“三合一”;近期物价上涨太快对企业造成影响;新工业区招工难等。原来很多学生都不关注经济,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是观察世界的特殊窗口。教师除了自己利用互联网获取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外,还应根据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了解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收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理论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问题。
向学生推荐经济类报刊、书籍教师除了自己多看报刊、书籍,拓宽知识面外,还应引导学生多看经济类书籍,特别是有关介绍企业的报纸、杂志、企业家传记等。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读书比赛等方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以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韩风忠,马丽红.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7,(05).
[2]章杏杏,郭慧敏,刘秀林.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张家口农专学报, 2002,(3).
[3]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海红.浅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
钟碧双(1964—),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商业学校企业管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