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宋晓黎 黄 浩




  
  第二步是将DRP物流实践在顺义西单商场完成,实践时间为4周(学生实际实践时间为24天),教学实践的工作流程见图2。
  
  综上所述,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在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下顺利完成,与顶岗实习及就业实现了真正的“无缝隙”对接。在衔接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忽视。
  
  以素质教育为先导
  
  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对象,素质教育都有不同的方式、目标和理解。刘佛年先生曾经就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到:“在传统社会中,教育所着力培养的是盲目服从,因循守旧的素质。”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深刻理解“素质”的属性以及素质教育深层次的价值与功能的属性,着重围绕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生涯的生存发展能力展开素质教育,不做或者少做无用功。就高职学生而言,接受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自己本来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经过教育、实践以及锻炼得到培养、提高,例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情商等。在这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知识迅速更新的新经济时代,凭借几年的学校学习就能受益终身的期望是极不现实的,所以学生仅满足于学校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学生时代所学知识的90%都不会在工作岗位上直接利用,真正让人受益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将“记忆教学”改为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如BTEC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3个1/3”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1/3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这样就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教育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提出问题,并进而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他们自己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各式各样的门。
  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展“模拟创建物流企业”技能竞赛,让学生组成团队,让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组织的管理制度、体系架构和企业运行模式,教师不参与具体操作,只提供指导。可邀请物流企业相关人士对这些创业项目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考查、评比。学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了解认识物流企业,能更深刻地理解物流企业中的各项工作。通过这种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相关的工作能力。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在班级性、全校性、社会性的工作中,要多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参与多种社会活动,不要担心出差错,让学生注重和加强自我认识、自主性、控制情绪、抗挫折能力、抵制诱惑、人际关系等情商的培养。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有熟练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沃土。要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更需要通过高职教育使那些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物流人才有机会和潜力成长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高职教育革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突出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聂建武.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路姝娟.“双元制”在我国难以推广的问题及原因[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张丽英.澳大利亚TAFE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王会莉.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的引进对我国高职教学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作者简介:
  宋晓黎(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黄浩(1963—),男,北京市人,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