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与误区的分析思考

作者:金泽龙




  摘要: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新的而且必须加以重视的课题。通过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分析;思考与建议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何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如何实现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与工学结合实践中,高职教师已经开始更多地由控制者与评判者转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也从单一的由高职教师预设并组织的单纯接受性活动,逐步发展为由团体共同设计并共享的实践性活动。在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中,高职教师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富于创造的性质并极大地增强了劳动复杂程度。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内涵之一: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把握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与判断,逐步形成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时代需要的理念与精神。教育价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功利性价值,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要满足学生学知识、长本领的基本需要,天然具有给予学生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职能,以满足学生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这种价值容易被认识和重视;另一类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除了赋予人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应该将每个人作为完整的生命体、发展中的独特个体看待,必须高度关注人精神的成长,关注人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的不断丰富。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的理想、理念、观念都会出现偏颇。教师作为独立的教育活动的支配者、主导者,应从内省的角度抓住对教育价值的基本判断,深入思考,投入情感,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专业态度、敬业精神、使命感与责任意识以及职业认同感、职业效能感、职业情感等等。
  内涵之二: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作为一个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达标是最基本的要求。现代的合格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对于教育专业化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在基本专业知识达标的基础上,教师以怎样的精神气质出现在教育教学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学养。教师要增加教学的魅力,增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需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科学与人文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塑造优秀教师形象的基本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要在满足基本的专业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人,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成长。
  内涵之三:在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教育智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感悟、反思过程中,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的不断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达到圆润贯通、自由和谐境界的基本标志,是教师一生中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作用是不一样的。当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感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的职业境界就会发生变化,教学工作就会不断走向卓越和优异。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索,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取得显著效果。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区
  
  高职院校虽然开始重视和理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但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发现许多教师与领导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甚至部分高职院校,为了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创设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诸如团队授课、定期讲座、远程教育、课程培训等等,在这些平台上向高职教师提供多种体系的理论,诸如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乃至高职学生心理学理论、有关社会认识的哲学理论等等,似乎只要向高职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学习平台,高职教师就能获得有效的专业发展。这可能与最初的高职教师发展的取向有关,认为高职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群体性规律;高职教师的工作与本科学校的教师一样,都是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因此,只要将一定量的学科知识传授给高职学生就可以了。这样的观念与做法实际上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在相同的环境之下,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各不相同的,对复杂因素做出的有效的分析与判断也是不同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有关高职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取决于高职教师的实践,取决于教师在行动中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不同于一般的客观知识,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境相关,是无法通过知识传递获得的。指导一个人行动的知识,除了要依赖那些已经被建构的客观性知识以外,更多的情况下还要依赖每一个个体的那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主观性知识或默会知识。不断增加默会知识,并在被明确意识到的前提下,以某种确定的结构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了解高职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积累更多的有关教学行为与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等独特的策略性知识,将其充实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中,通过过程性的描述与分析,揭示事实背后的价值关系,使教育理论产生更多的实践性与研究性的意义。
  误区之二: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在许多教学研讨的场合,参与者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某些具体技巧上面,这可能与长期形成的有关教师工作性质的认识有关。将高职教师的工作看作是简单的工匠学问,就忽视了高职教师的工作对象与工作场所具有的多变性与复杂性。仅从课堂活动看,高职教师的主要作用至少包含:创设课堂环境以支持教与学;设置目标,选择与设计作业以帮助高职学生达到这些目标;激发与运用课堂交流以使高职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与环境情况,以便不断改善教学决策。高职教师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单凭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技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教师的职业教育中,仍然需要注重经验的积累与传递。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按照专业发展的轨迹,其知识结构的变化具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知识总量不断增加,二是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即原理性知识与个别经验知识的权重不断降低,而策略性知识的权重不断提高。可见,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仅仅被视为外在的、研究者加以研究的对象,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对研究的积极参与甚至主动行动。也就是说,当高职教师发现问题、遇到困惑、缺乏对策时,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研究者,而是要依靠自己探索问题,解决困惑,建构策略性知识。
  误区之三:动笔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法今天的教师尤其是高职教师都会把不少时间花在各种文章的写作上,诸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点评、教学叙事、教学研究等等。无论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现实状况是“案例”与“反思”满天飞。实际上,这些“文案”的制作本应成为教育教学临床研究的“母本”,然而教育教学过程是复杂、多样化与多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可测与可控的事件,也存在着大量不可测与不可控的事件,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过程。当我们频频要求高职教师去做这些“文案”的时候,有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他们是否真正了解做这些“文案”的意义?这些“文案”对他们的专业发展究竟有哪些价值?到底是这些“文案”重要,还是产生这些“文案”的过程重要?不真正地将这些问题弄清楚,就有可能将提高写作“文案”的技巧当作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将那些缺乏研究价值的“文案”当作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