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关于提高《园林树木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作者:金雅琴




  摘要:《园林树木学》是农林院校园林、园艺、花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工作都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教学艺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产学结合等几个方面,对《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
  
  适应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努力培养实用、多能、高素质的新型园林人才,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几年来,笔者在园林植物学和树木学的教学中,结合我校应用性本科办学特色和园林专业特点,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注重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革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树木自身的美学特征,
  
  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园艺、花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专业实践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树木资源及其分布规律;树木生长与发育;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树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树木的美学特征;树木的生产功能;园林树木的应用与管理;树木分类基础知识。该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理论课,系统性强,应用性广。但是,在学校里,许多学生对《规划设计》、《园林建筑》等专业课程极为重视,而对《园林树木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业务能力。究其原因,主观上可能由于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够,自控能力差,客观上可能由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性不足,教学效果差。利用树木自身的美学特征,增强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树木学的主动性极为重要。
  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许多树木的中文名字是由叶型而来,如凹叶厚朴、马褂木(鹅掌楸)、羊蹄甲、八角金盘、柳叶栎、伞八仙、鸡爪槭、鹰爪枫等;有的树木名字是由果型而来,如秤锤树、无花果、铜钱树、羊角槭、天仙果、算盘子、猴欢喜、青钱柳、罗汉松等;有的树木名字是由干型(枝型)而来,如白桦、垂柳、龙爪柳、红瑞木、豺皮樟、爬墙虎、六道木、佛肚竹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形态识别时,这些特征往往可激发学生对植物产生兴趣。教师抓住这些典型特征,运用比喻手法,再加上一些风趣的语言,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不仅是树木的叶、花、果、枝,树木的整个树型有时也是人们称赞和欣赏的焦点。树木或浓荫覆地,如南方的香樟、榕树,北方的泡桐、悬铃木;或硕果累累,如南方的紫珠、冬青,北方的女贞、苦楝;或花团锦簇,如南方的晚樱、木绣球,北方的白蜡、木芙蓉;或姹紫嫣红,如南方的乌桕、大叶榉,北方的黄栌、五角枫等等。这些特征往往又是园林植物造景重点考虑的内容。讲解这些树木的识别特点时,要突出强调其园林造景特征。
  在具体讲解时,结合设计每一节课的授课艺术方法和进程,可以引用典故或渗透文化内容,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显其生动、活泼。譬如,松树苍劲挺拔、坚贞不屈,梅花傲雪怒放、风骨卓绝,竹子姿态优美,终年青翠,被文人誉为“岁寒三友”(松、竹、梅);西部地区常见的胡杨被称为征服干旱和沙漠的英雄;白桦的种子随风漂移,能在火山喷出地、火烧迹地上成林,足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一些文学诗句,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从中领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树木是生命的象征、和平的象征、永恒的象征。每一种树木都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充分利用园林树木自身的美学神韵,变生硬枯燥的描述为富有哲理的语言,将树木与生命、树木与艺术、树木与永恒紧密联系在一起,就会给学生对园林树木的学习增添无穷的魅力。
  
  注重实践和应用,灵活运用
  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
  
  选用合适的教材,适当取舍教学内容教材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重视理论性,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多年来,我校一直采用北京林业大学陈为民教授主编的《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第1版)作为教材。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教材的体系、结构与当前实践性教学不相适应。表现在教材的基础理论内容偏多,这些基础理论大多在其他专业基础课里都涉及。树种应用方面的内容偏少,对于重视应用性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这些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前急需一本注重观赏树木的应用配置、适于南方高校应用的精编教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做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重点讲授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南方树种,而北方树种略讲或让学生自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还要注重系列课程之间的连续和衔接,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讨教学大纲,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进程和授课内容,以避免相互重复和内容脱节现象出现。
  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园林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基层城乡规划设计院、绿化设计企业、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等。就业趋向的变化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渴望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能真正得到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单向封闭的“三中心”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是21世纪教学的必然趋势。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法,强调灵活性、实用性和技术性,从多方面调动学生自学、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只有见多才能识广,熟练才能生巧。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化发展很快,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新建大学城、城郊开发区、高档居民区等都是很好的学生实习基地。在教学中,结合理论学习,适时适当地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现场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化发展的有利形势,通过参观考察,使学生把握近年来城市园林化发展的新趋势,了解涌现出的树木新种类或品种,熟悉园林植物造景常见的植物材料和手段,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结合时令变迁,灵活安排授课顺序 目前,通用教材内容偏多,覆盖面广。编排顺序一贯是先总论、后分论,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先原始类群、后进化类群。其实,这样是教材编写者为了满足编书的需要而作的有意安排,对于教师授课则不一定适合。我们的作法是打破书本顺序,结合时令变迁,灵活安排授课先后。即先讲早春开花的树种,后讲初夏开花的树种;先讲常见多用的大科,后讲应用有限的小科。结合时令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实践证明,这样灵活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掌握。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园林树木学》教学效果掌握树种特征,了解生态习性,领会园林用途,是学习《园林树木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目的和任务。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传统以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却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和不足。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课件中大量图片的穿插与应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扩展。学生可围绕某一问题在课后的论坛中展开热烈讨论,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同学间的互动,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并得到升华,起到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作用。教师上课时可不必面对学生,不用板书,在学生认真听课的前提下,显得非常轻松,在学生中深受欢迎。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改革现行成绩考核体系传统的成绩考核体系往往以理论考试为主。书面考试较难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反映学生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职业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考核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建立新的教学评估体系。在考核内容上,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如树种识别考核中,可在野外摆上100个树种的新鲜标本,并标上标签,让每个学生轮流识别每个树种,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树种的学名。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继续写出每个树种的科属和习性。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树种的识别能力。只有认识了标本,才能写出名称,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写出其习性特征。期终总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加权计算,从而使成绩考核体系更加合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