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考证促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的探索

作者:刘 敏




  摘要:在“考证热”持续升温的情况下,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正确进行“考证”复习,并以“考证”为契机,顺利完成“考证”前后的过渡学习,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国际货代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对“考证促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证促学
  
  “考证促学”模式的提出
  
  由于就业压力的骤增,“考证”热持续升温,不仅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很多大学本科的学生也加入了“考证”的行列。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考证”通过了,平时的学习就可以放松要求。于是,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考证”前,学生彻夜不眠,捧着书籍拼命复习;而考证结束后,则万事大吉,无论考得好与不好,都呈现出一种“学习疲态”,只要是与考证有关的课程,就认为已经考过了,也复习过了,于是乎打瞌睡的、漫不经心的比比皆是。另外,很多学生对于“考证”复习表现出盲目的心态,市面上关于“考证”的辅导书、培训点层出不穷,学生目不暇接,不知该从哪里入手,只能人云亦云,人家看什么书,我也买来看,至于是否符合“考证”大纲的要求根本无从顾及。为使学生树立对“考证”的正确认识,使学生“考证”前后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考证促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考证”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因此,平时的专业实训与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从事与“考证”相关的专业教学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正确认识。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很多行业领域中,职业资格证书还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很多企业衡量学生的标准,就是以各行业协会或国家每年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的证书为准。如在商务部颁布的货运代理管理细则中就明确提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从业人员中具备国际货代行业从业资格的必须占一定的比例。
  
  教师主动参与“考证”
  
  高职院校的教师中有不少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以前的高校学习中,是以理论型学科的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应用型学科的学习为主。要想使理论型学科与应用型学科较好地融合,要求教师能主动转换角色,从理论型研究人才向应用型教学人才转变。笔者以为,教师主动地参加“考证”,有利于较好地实现这一转变。“考证”并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在考教师,对此,笔者深有体会。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考证”前的培训学习,可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高职院校组织的考试往往是教师自己出试卷,内容很肤浅,很容易让学生通过,这样没有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国家或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的内容及大纲,恰恰是高职专业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这种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核面广,真正能够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通过参加“考证”,教师会自觉地了解考试信息、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辅导学生复习迎考。比如,可以直接选用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的教材,在期末考试中,通过“考证”的学生可以免考,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统一,任务明确。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师执教水平的信任。教育部高教司大力提倡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及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主动获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考证促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报关与国际货代,因此,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参加报关员证及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两门考试。笔者主要从事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学工作,并负责辅导学生参加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考试始于2002年,在国际货代这一行业内,该从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笔者在对船运公司、航空公司及国际货代企业的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业内人士拿到这项证书的专业人员不足30%。我院2006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是该专业招收的第一届学生,由于“拿证”的心情迫切,有26人报名参加了2007年9月23日举行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考试,而国际货运代理这门课程是2007年9月3日才开设的。一开始,学生普遍缺乏信心,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增强“考证”的信心,笔者也报名与学生一起参加考试,并以应考者的角度思考该如何复习。在短短20天时间内,笔者从网上寻找到模拟试题及历年真题,并结合考试大纲,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知识。通过亲身参与这次考试,笔者积累了很多教学实例,大大提高了笔者的教学水平。
  由于教师亲自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同时,由于这门考试分两门,一门是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一门是国际货运代理专业英语,通过一门考试的可以保留成绩,待明年再考第二门。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有能力的可准备两门考试,基础较差的可以先准备其中较擅长的一门考试,并且向他们保证,明年还会再陪他们参加第二门考试。学生有了明确的“考证”目标,也就有了冲刺的动力。虽然复习时间很少,但学生们非常刻苦,周末也不休息。在考后的学生调研座谈会上,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本专业的学生每天都是全校最晚熄灯的。在笔者的鼓励下,加上学生的刻苦努力,在我院参加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考试的26名学生中,全部通过的有4人,单科通过的有17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笔者也通过了这门考试。
  
  “考证”后的教学安排
  
  在“考证”结束后,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课程尚余两个多月的授课时间,学生已经提前学完了全部课程,而且,对国际代理的很多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学生普遍有“消化不良”的感觉。如果再给学生重讲一遍,可能学生会厌倦。于是,笔者采用了欧美很多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TOPIC SHOW”的教学方法,即把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4~5人,每周给其中一组分配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国际货运代理专业中最重要的内容。其中有些是很容易混淆的内容,如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责任及角色分类;有些是难点,如租船运输合同的条款;还有些则是实际运用中很容易引起风险的问题,如运费及索赔。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把主题中涉及的问题弄清楚,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并且,笔者还要求其他听课的学生都要提出问题,如果提不出问题,在期末考评中扣分。负责讲解的学生要准备回答听课同学的问题,如果负责讲解的学生答不出来,同样要在期末考评中扣分。笔者则在其中起到协调、指导与总结的作用。在学生都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则由笔者作出解答。在学生讲解完分配给他们的主题后,笔者进行总结,对学生表现优秀的方面给予热情赞扬,对表现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开始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从学生到“先生”的角色转变,甚至有诸多抱怨,但是,随着对这种教学方法慢慢地适应,他们变得极其主动,而且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活泼。如有一个小组在讲解国际多式联运路线时,就把世界地图拿到课堂上进行现场讲解;还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笔者给他们的案例分析,自己寻找了许多案例,并且拿来考其他同学。在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而且很多先前很腼腆的学生也变得开朗起来,敢于在课堂上侃侃而谈。
  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学校要求本专业设计一个关于国际货代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并参与评估。笔者为了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让所有学生一起参加到这个项目建设中来。在这个项目建设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走访、调研,掌握了大量关于各类港口、箱体规格、货品管理、客户管理等基本资料。最为难得的是,学生还自己草绘了关于港口、机场的仿真沙盘模型,在海港模型中,水域、集装箱货运船只、可在专用轨道移动的集装箱吊车(吊车的水平吊臂可伸展)、装卸拼箱货用的货运站、堆场、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的几种类型的仓库、四通八达的公路和汽车通道及其他附属设施也一应俱全;在机场模型中,跑道(长宽约2000mm×600mm)、滑行道、引导车、停机坪、塔台、航站楼、候机登机楼、航管楼、货运楼、航空集装箱堆场、邮件库和货场仓库等都按功能分块布置,其他附属设施设备如路标指示灯等也应有尽有。笔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建成的这个实训室项目,一次性通过了学校评审,现已正式进入招标采购阶段。
  由于“考证促学”模式还在探索中,而且第一届参加“考证”的学生日程安排太紧,在复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技巧,死记硬背者居多。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在下一届学生参加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考证”时,学校准备将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安排在上半学年,而“考证”是在下半学年。这样,学生不仅有近半年的时间可以好好学习、理解这门课程,而且由于上一届“考证”效果的激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门课程。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的感受颇深,首先,教师一定要起到示范的作用。在学生畏难时,不要总是批评他们,而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加油;其次,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已经完成了12年的基础教育,有不少学生只是在高考中偶尔失利,因此要尽量多鼓励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尤其是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只要引导得当,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肖慧红.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7,(6): 26-28.
  作者简介:
  刘敏(1976—),硕士,广东省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