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的个案调查

作者:张龙定




  摘要: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一个学习困难的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过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与学生的认知方式、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的群体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困难;个案调查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行为习惯不良。班主任将很多精力花在这些学生身上,但是收效甚微。笔者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某学习困难的中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保护研究对象,调查报告中使用的是化名。
  
  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在西方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是指排除了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学业落后的学生。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曾有过“差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学生”、“学习失能儿童”等称谓。本文中的学困生也可称之为“学习不良学生”,是指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难以取得学业进步的学生。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素质教育,1998年明确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强调教育平等,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困生在各个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这类学生比比皆是。他们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强,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者不能忽略这些学生,要在精神上、物质上和方法上帮助他们,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如何帮助学困生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某中职学校学困生的深入调查,试图分析其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为广大职学校教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的典型,希望唤起职业教育界的反思,同时,愿为与笔者有过共同教育经历的以及刚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有可能为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小慧,是某校电子专业二年级学生。该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尚好,进入初中后,成绩有所下降。进入中职后,每次考试大部分学科不及格。类似的学生在学校比较普遍。由于笔者与小慧有过交往,比较熟悉,她对笔者也比较信任。因此,笔者决定选取小慧作为研究样本。
  (二)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的方法采取的是开放式访谈而非正式交谈和现场观察。由于笔者的特殊身份,访谈的时间是自由的。在征得小慧同意的情况下,笔者有时在现场做笔记,但更多的是事后补记。笔者分别找小慧的班主任谈过两次,与她的同学交谈过三次,与她的母亲电话交谈过一次,了解了很多相关情况。
  与小慧的日常交往小慧是班上的一名学生干部,她对工作很认真。笔者布置的一些临时性任务,她也能乐意接受,但就是学习成绩很差。笔者曾几次在其他教师上课时,到班上视察,她基本上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觉。笔者曾问她是否晚上没有睡好,她笑笑说:“我也不想这样,可就是听不懂,也不想懂。”
  与小慧的正式交谈鉴于她是班干部,笔者曾正式与她交谈过几次。笔者问她对自己的现状究竟如何评价,她说她当然也想学习成绩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但班里的学风也就这样,没有学习氛围。她自己也由于长时间不用心学习,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就算现在想学,恐怕也力不从心了。笔者说:“现在是学习型社会,不想学习合适吗?”她迟疑了一下,略显忧虑地说:“老师,我又不是小孩子,什么都明白,我们不谈学习好吗?谈这个我郁闷。”
  与小慧班主任的交谈小慧的班主任是个比较优秀的女教师,对工作很负责。笔者问她怎么看小慧,她说这个学生就是成绩差,但也不会添麻烦。班主任认为在职校这样的学生已经算不错了。笔者问:“难道就不能采取一些方法,激发小慧的学习动机吗?转化一名学困生,教师会也有成就感呀!”班主任笑笑说:“谁不想呢!我看她是朽木不可雕也。”笔者感到心情很沉重。
  与小慧同学的交谈笔者找小慧的同班同学小玲交谈了一次。小玲说:“现在学生学习就是这个状况,刻苦学习的人很少,老师对我们也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学生也乐得这样。”问起小慧的情况,看来小慧在她的印象中还不错。小玲说:“她不就是成绩差点吗?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也不想学习。”
  与小慧母亲的电话交谈笔者与小慧的母亲电话交谈了一次。小慧的母亲叹了口气说:“孩子小学时成绩挺好的,还指望她考大学呢。现在我只希望她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据小慧母亲反映,她在家从不看书,也不写作业。小慧母亲对笔者说:“我们也没有文化,在学习上,也帮不了她,她将来自己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听得出来,她的母亲很无奈,对小慧不抱什么希望。
  
  研究结果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导致小慧学业困难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一是外部原因,主要是学校同伴群体的不良影响与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值较低。二是内部原因,主要是小慧自己的学习动机不强,自我效能感不高等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父母、教师对她的期望值不高小慧自从报考重点高中失败之后,在学习上父母就对她失去了希望,几乎从不加以督促与鼓励,就指望她将来学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就行。教师认为她不添麻烦已经很好了,没有对她提出较高的要求。
  同伴群体的不良影响小慧所在的班级女生较多,很多人在穿衣打扮上互相攀比,但在学习上从不竞争。大家都在“混”,班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考试不及格大家都漠不关心。正如小慧的同学小玲所说的那样:“大家都这样,吃吃玩玩蛮好的”。
  意志水平不高学习是很辛苦的事情,小慧也认真学过,但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她说:“太苦了,没有意思。”
  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及格,小慧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能力,她曾对笔者说:“我不是学习的料。”学什么都认为自己不行,从此在学习上没有什么追求。
  反思与讨论
  对学生学习不良原因的进一步思考通过对小慧成为学困生的过程与原因的调查,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家庭教育与学生的认知方式,二是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班级的群体动力。
  对转化学困生策略的思考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没有就小慧的转化工作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但原因既然已经调查清楚,解决的方法也就不言自明了:首先,家庭与学校要相互沟通、双管齐下;其次,父母、教师、学生本人要三方配合。
  对研究效度的思考一是解释性效度。小慧本人如何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如何看待教师的“漠视”?假如小慧日常行为表现不好,教师又会怎样对待她?不愿学习对小慧的将来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二是理论性效度。在对小慧进行个案调查时,笔者预先有了一些理论框架,对学困生现象有“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见。这样可能对一些更深层次的纷繁复杂、相互交织的社会现象有所忽略。也就是说,笔者所依据的理论可能不足以支撑对研究现象的全面分析。学困生现象具有很大的普通性,本次调查只是个案调查,其真实性可能只限于小慧本身。但笔者相信,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可以使很多处于类似情形的学生得到某种关注。能引起同仁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是笔者最大的欣慰,因为群策群力帮扶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简介:
  张龙定(1964—),男,江苏江都人,江都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科副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