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职高专采用毕业设计方式进行毕业考核的设想

作者:刘杰英 刘杰明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考核采用毕业设计的方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程的关联性,注重毕业设计与专业的联系,可以降低毕业考核的难度,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毕业考核;主题设计
  
  我国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些毕业考核的方式。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考核是采用毕业论文形式进行的,并将毕业论文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与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这是值得商榷的。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毕业论文写作一来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相对较难,二来也无法衡量高职高专学生对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胜任岗位(群)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应对侧重学术研究、培养理论探索与写作技能的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使毕业考核的导向由学术性转变为应用性,重视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是高职院校毕业考核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的意义
  
  对高职高专的毕业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能够多层次地体现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运用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体现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体现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体现教学环节与行业发展环节的紧密联系;降低毕业考核的难度,有效地衡量学生对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
  其主要意义有:(1)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由于采用主题设计而不是进行学术研究,所选主题全部来自实际环节,由教师从实训基地、有关企业及专业授课课程中选取,注重实际能力的体现,符合社会行业的需求。设计方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2)可多层次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3)考核时间与内容可与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对书本上的内容学以致用,又可为实习实训打下基础。(4)减少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比重。
  
  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的可行性
  
  目前,国外的同类院校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为目标,多层次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同类院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每门课程都采用主题设计或模拟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层次多样化,不局限于学生提交的纸质的成果,更看重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合作、创新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国内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福建省和天津市对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设计都有具体规定,大力推行毕业设计的做法,高职高专院校也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强化以应用为主的原则,注重针对性与适用性,力争使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岗位对口,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有些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实行了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
  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毕业考核方式改革,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采用主题设计形式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的方案
  
  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采用毕业设计形式进行考核,可以参考国内理工科院校的做法与国外的考核方式,结合本专业、有关行业的发展与岗位需要进行。方案可以分为两步,在刚开始实施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考虑走第一步,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第二步,或者将毕业设计分成两部分进行。
  第一步为主题设计。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确定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确定指导教师与研究主题,组内分工,开展理论探索、实践调查、方案设计、设计文稿写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系列设计环节。然后由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学生上交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演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时间为每个小组15~20分钟。考核小组则对设计方案、幻灯片讲解、小组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判,并通过现场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调研、设计等方面的做法与想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中讲求合作,力求创新,不仅可以通过设计方案展现自己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现场演示与答辩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充分显示在校学习的综合能力。指导教师则需要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熟悉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实践各种环节,预测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合理有效地提出设计主题选项。如果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企业挂职经历,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主题指导更加有利。
  第二步为模拟运作。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区别于中职或技校,主要是培养熟悉一线操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中、低层管理人员。为了使学生熟悉基本操作,掌握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具备提升与发展的潜能,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模拟管理软件。根据岗位实际情况模拟运作,使学生尝试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操作、管理和决策,模拟出运作结果,以便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自己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提前体验管理的各个过程。指导教师只需监测学生的模拟运作情况,并根据其运作情况给予评判和建议。关键在于软件的开发,软件的设计者应非常了解本专业针对的岗位与岗位群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研发出切实可行的模拟软件。
  
  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的创新性
  
  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与传统的论文形式、考试方式或理工科的毕业设计有所不同,有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内容上的创新毕业设计的方式与专业及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设计环节取材于专业发展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经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游刃有余。
  形式上的创新毕业设计可以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在多方面体现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衡量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减少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比重,如加大实践调查、设计与演示的比例,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的方式能多层次地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的执行方式不是单一的,需要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践调研,查阅有关理论作为设计基础,需要学生齐心协力完成设计,制定设计方案,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当场演示。在设计期间,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与现有的方案,可以有根有据地进行创新。考核小组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合作能力、演示及创新程度打分,作为毕业考核的最终成绩。学生的文字能力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可以自由发挥,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在毕业设计的第二步,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能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考核,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要求,结合本专业、本行业的岗位要求与工作内容实行教学改革,注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注重毕业设计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制定切实有效的毕业设计方案,从实际工作中提取主题,贴近行业发展,多层次地考核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奎.高职高专工程院校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OL].(2008-01-31).http://www.863p.com/shuili/Riverqtlw/200611/23232.html.
  作者简介:
  刘杰英(1969—),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口译、旅游管理。
  刘杰明(1972—),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