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作者:范先超 秦春娥 王小芬 张华盖 刘进军




  摘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体系则是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指导专业配套资源建设的依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应在分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改革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与思路进行探讨,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畜牧兽医行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又缺乏成熟的课程体系可供借鉴,因此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不当。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上沿袭了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逻辑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也按照学科体系编排,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课程内容陈旧与重复交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是按照学科体系编排的,每门课程自成一体,具有自身完整的科学体系,注重知识的理论性与系统性,课程间的内容重复交叉严重;课程内容的取舍强调经典、准确无误,新技术、新技能往往无法进入课程,结果必然导致课程内容陈旧。(3)课程名称不能体现职教特色。高职课程的名称也大多数沿袭本科教育的课程名称,具有鲜明的学科体系烙印,如《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等,又如将本科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加以压缩就成了高职教育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将本科的《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压缩成《动物疫病学》等,课程内容更是如同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不能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
  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畜牧业生产正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的传统方式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迈进,同时衍生出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如宠物保健员、饲料销售员等。这就要求未来的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分工更精细,职业能力更高超,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应加以改变。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只注重畜禽生产与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要求,更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已被普遍认同,也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学生的高技能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加以培养。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有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需要有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与校内外教学生产实训实习基地作保证。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
  
  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同时,还要注重新技术、新技能的选择与整合,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结合等途径,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与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生产性实习应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占较大比例,学生应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以确保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坚持按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整合课程的原则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目标实现作为内容取舍与结构组合的标准,按照职业岗位(群)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整合课程,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但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程序应坚持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
  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实现整体优化,一是要坚持“三面向、一提高”,即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目标。二是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统筹考虑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三是不同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应在目标统一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主次地位与作用,明确综合实训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课时分配比例。
  坚持服务区域的原则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我国,养殖行业布局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如西北部地区以养殖反刍动物为主,中东部地区以养殖猪、禽为主,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宠物养殖业悄然兴起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各地区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本地区养殖业的特点为依据,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的特色,科学设置课程,合理确定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培养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同时应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突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与逻辑设计思路,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畜牧兽医行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我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经历了职业领域(就业领域)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确立几个阶段。具体做法是:(1)根据对本专业服务区域的广泛调研及近五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可知,本专业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含养猪场、养禽场、养牛场)、大中型饲料公司、饲料(兽药)经营公司、宠物医院等领域,主要有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生、宠物护士、饲料(兽药)营销员等具体岗位。据此,我院将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设定为畜禽生产、饲料(兽药)营销、宠物保健与美容等三个方向。(2)按照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邀请相关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召开座谈会,讨论确定各专业方向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以及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及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3)分析工作项目,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以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归并、梳理工作项目,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以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加以设计,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计课程的倾向。专业方向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扩充,是对各专业方向对应的工作项目的深化,采取扩充典型工作任务、增加非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加深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学习等方式,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兴趣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4)行业企业不仅关注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尤其是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方面的素质,因此,应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指导、礼仪与公关、就业创业教育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的教学应不定期地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为学生做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5)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依据,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写作与体育等。
  “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课程体系的特点(1)从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思路的束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对职业岗位群的广泛调查。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与综合分析,紧密跟踪行业企业对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的需求变化,充分发挥、利用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的优势,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与教学内容,从而奠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2)专业课程设置基于工作任务分析,贯彻“以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既体现了职业技能教学的核心地位,又保证了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通过课程重组避免了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减少了理论教学时间,保证了实践技能训练时间;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并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与就业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增强了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4)增加了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照文献:
  [1]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41-43.
  [2]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24-28.
  [3]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8-20.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47-49.
  作者简介:
  范先超(1968—),男,湖北武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课题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建设。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