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老年护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作者:蔡丽莺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教学;现状;对策
提高《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探索、总结、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老年护理学》教学现状
人口老龄化,急需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60多个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2000年已有1.23亿,到2025将达到总人口的24%。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如何延缓衰老,延长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年限,提高其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对护理教育和护理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学生素质整体下滑,给老年护理教学带来困难由于高校的扩招,给中专卫生职业学校医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生源的素质整体下滑。现实的生源整体素质差与医学教育要求学生起点高素质相差甚远,这给《老年护理学》的课程教学带来困难。
《老年护理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觉得较难学,教师也觉得很难讲好这门课。
教学对策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是学好《老年护理学》的基础。由于老年人体质衰弱,常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且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是一特殊的群体,因此,有更多的健康问题和要求,只有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责任心、爱心、耐心是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应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宣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并贯穿于《老年护理学》教学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对老人实施护理时,采用“换位”的方式进行思考,想老人所想,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开展敬老活动,到老人院去关心老人,进一步了解病人的护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可使学生体验到“护士”的多重角色,体会到老年人的护理需要,领悟“爱心、耐心与责任心”的真正内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好《老年护理学》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相应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才能爱学习,乐学、会学。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较低,本来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对老年人的关心和了解更少。针对此现状,要提高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如第一次课,首先提问学生来读书的目的,多数学生回答都是“毕业后能找一份工作”。此时就及时抓住时机,分析护生当前的就业现状与前景,让学生知道现在社会急需大量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使学生理解学习《老年护理学》的意义。授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在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内,设计或精选一些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开场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讲“感觉系统的变化和护理”时,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老年人的皮肤那么多皱纹和老人斑,有办法除皱去斑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激发起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习每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设法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用提问启发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如:为什么老年人看报,穿针时大多数要戴老花眼镜?为什么与老年人交谈时,要提高音量老年人才能听清楚?老年人的视和听神经有什么变化?一连串的提问会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中,然后引入“老年人正常感觉器官的改变”的教学内容,再分析、讲解或精讲,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老年人感觉系统常见的健康问题。
应用演示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直观请社区老人或本校教师的退休家属到课堂进行现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演示,有些章节的内容难以实现请老年人到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如讲授“老年人骨折的护理、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等时,可通过模拟病房,师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形象、易懂,又能培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学生记忆牢固。
采取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储存和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显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够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大量高速率地传输,同时影像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平铺直叙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示过程,动画实验等虚拟现实仿真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演示,在动态中观察,使问题的结论迅速形象地展示,提高了教学速度,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同时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提高了教学效果。
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联结新旧知识点由于《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学科已有讲授。为了解决《老年护理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医学基础科、临床学科等)的横向联系,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容易理解或在其他学科已讲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或小组讨论,教师联系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课堂提问及总结评价,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细讲或精讲,让学生既温习了旧知识,又牢记新知识。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医学人员,因此,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实验内容、形式、时间、实践对象等等。
1.角色扮演。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实践的内容;准备实践所需的用物;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自行确定角色扮演者,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每小组扮演者分别模拟扮演老年人和护理人员,根据内容和要求进入角色,亲自感受老年人的需要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例如,进行“老年人运动系统变化和护理”章节的实践时,学生分别扮演老年骨折或骨关节炎“病人”和“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病人”回答问题。由于扮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并进入了角色,“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评估和实施护理时,都能注意到以“病人”为中心,关心体贴“病人”,考虑“病人”的感受,顾及到“病人”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逼真有趣,课堂气氛和谐,学习兴趣倍增。角色扮演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由小组分别对角色进行评价、补充。然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评出优胜小组,按名次给实验成绩。课后要求每位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用文字的形式完成,作为实践的作业交教师批改并评定成绩。要求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的内容,书写护理护评估和护理措施,教师进行批改评分。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大大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进一步掌握了护理程序与护理的方法、手段,其中还能较好地练习解释和安慰用语,训练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到社区、服务中心、老人康复医院实践体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角色扮演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但还不能真正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分别到社区、服务中心、老人院、康复医院,对老人或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实践。第一次社会实践时,学生都感到“不太顺”,觉得面对老年人时不太会沟通,有些老年人也不太乐意回答她们的问题。回校后,教师及时地召开讨论会,抓住时机进行补课:首先,让学生回忆整个实践的过程与自己的表现,包括与老人沟通时的表情、语气、开始切入的问题及表达时的音量等。然后,让每个实践小组把实践过程重现或复述。其次,让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再次,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举手发言,根据实践对象把实践中做得不够或未做的内容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由教师作评价、纠正和补充,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有一组学生与一位感觉系功能下降的老人沟通时,学生先向老人问好,老人没有表示,再问老人哪不舒服,老人也没有表示,后来,就不知怎么样往下问问题了。另一组学生对一位患关节炎的老人进行评估时,对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未作全面的评估,导致制定的护理计划不够完整,采用的护理措施不全面。讨论会时,经学生的积极讨论和发言及教师的评讲,最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如对理论知识不够熟练,沟通技巧不够贴切,老人没能感受到我们对她们的关心、爱心等。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往后的校外实践中,学生的实践学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通过实践—实践—再实践,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通过采用上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高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石.老年护理学(第1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蔡丽莺(1968—),女,广东江门人,讲师,主要从事护理、解剖生理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