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加强能力培养 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作者:盛雪华 邬业萍 廖传林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近年来,模具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模具专业,我院在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和条件的同时,致力于探索改进该专业的教学体系,探索专业课程与技术基础课程的衔接,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具专业人才。
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
教育观念指导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必须具有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职业态度和心理、终身学习意识、自我提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作为技术基础理论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与专业课程衔接方面,既要有理论知识方面的衔接,又要有综合能力方面的衔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形成。
我院根据模具专业就业岗位群的特点以及该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总结了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逐步调整、修改了05级、06级模具专业教学计划,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重新选择、组织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
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选择教材,
精简课程内容
经过调查,模具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主要的工作岗位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制品的生产、相关产品质量检测、相关产品的销售与服务、相关设备维修、相关企业的初中级生产管理等。这些岗位的工作要求具备模具结构设计、拆装与测绘、制造与装配、加工工艺制定、估价与营销的能力,以及相关产品与设备的使用、维护、调试能力和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等。
有些能力可以直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找到对应点,有些则只有间接关联。根据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我院将能力要求进行了次级划分,按照以能力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使学生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均能得到培养。
首先,根据形成必要能力的需要精简和压缩课程内容,既注重知识的获取,又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删繁就简,舍难取易,重视实践知识与技术规则,保留必需的、优化的理论知识;参考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实际,适时、适需调整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如CAD/CAM技术的应用等,给学生提供较为宽泛的基础训练;要避免教学内容的脱节与重复,关键是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实施计划。
其次,严格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安排学习顺序。以机械零部件设计为主线,以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参数设计、结构设计为重点,将知识与能力要素融合在一起,使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同步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我院调整了课程内容,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内容单列出去,同时减少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了实训环节的教学时数。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强调知识的支撑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通常在理论课上主要传授陈述性知识,结合程序性知识,完成一两个单项的初级任务。在实训课上则传授程序性知识,并且主要通过设计等活动掌握专业技能。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学习者必须理解与之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实践规则,动作技能水平越高,越需要有较高水平的认知成分。
实践教学环节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参观、拆装机械结构,剖析冲压机床机械工作原理与数控机床传动系统,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常用专业设备、工装的使用情况,培养专业意识。要适当加大综合作业的分量,例如完成机构原理设计、轴系设计综合作业等。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最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题目应多样化,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零件设计应与原理设计相结合。除了经典的减速机设计外,我院在05级进行了“实用夹紧装置”的课程设计,内容既包括机构原理设计,也包括零件结构与强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强调设计理论的完整性,而是注重共性规律、基本技能和方法,注重对制造工艺、成本、环保及方便使用等面向工程实际与市场需求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如何学习,强调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学生应以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认识对象、操作对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过程,分析得失,强化技能,学会反思、质疑、探究、发现与创造。
课程内容的处理应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专业能力培养必需的内容要讲透、讲够,学以致用。要减少公式推证,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注重将理论与公式运用于分析工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专业设备(例如冲压机械、模具翻台机构)的特点讲授机构原理设计的基本方法,强调多方案设计与再设计的思想等。
要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调研、工程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大练与学的比例,增加与拓宽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课题任务分解为原理设计与零件设计、机械应用的子项目任务,根据课程进程逐项实施,训练学生的心智能力与操作能力。要在课堂内外构筑师生民主对话的平台与互动、切磋、探究的愉快气氛,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要参考国家职业技能中、高级工的标准确定考核内容,将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相结合,确定考核方案,努力实现课程考核与职业证书考试的“无缝对接”。
考试题应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可以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态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在考试时间安排上,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程考核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平时应注意分析考查学生各学习环节的情况,作好记录,以此促进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效。
学习成绩考核的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应事先公开,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了解学习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分析该课程04、05两个年级模具专业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状况,发现04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呈现较明显的偏态分布,05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开始有了明显改善,接近正态分布。这充分说明调整后的课程更适合多数学生,其内容更科学,与专业结合更紧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实践证明,课改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利于实现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南燕.认知学习理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2]王国华,刘合群.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卢丽华.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6,(10).
作者简介:
盛雪华(1962—),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机电系教师,长期从事模具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