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作者:邢 聪




  摘要:电脑硬件基础建设的发展,使高校实施大范围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现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建立起高效、通畅、安全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教务管理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务;管理模式;信息化
  
  随着高等院校教务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使得教务部门对各种教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工作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简单孤立的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差错,管理过程的人为因素多,缺少客观公正性。如果仍然沿袭传统、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仅靠教务管理部门人员人工操作或其他教学部门各自为战、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那么必将产生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整个教学管理缺乏协调性,不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高校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办公计算机进一步普及,高校教务管理也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本校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提升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将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既需要硬件基础,同时也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撑。高校可以通过一次性投资来解决硬件建设问题,而网络教务管理系统高效与否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套软件的选择。在创建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时,既要考虑实际使用效果,又要考虑学校本身的条件。
  目前,国内少数科研实力和技术能力较强的院校选择了自主开发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由于系统设计者对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十分熟悉,一般来说,这一类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会更加适用于本校,而且便于修改、维护和对本校教职工进行使用培训。但是,大多数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在建设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时选择了购买服务器设备和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市场上现有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按照管理模式来分主要有C/S模式、B/S模式以及C/S和B/S相结合等三种模式。
  C/S(Client/Server)模式C/S模式是指由客户机与服务器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系统平台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功能强大。因为在客户端上有一套完整的系统软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务系统工作人员在运用系统时可以根据用户名来识别权限,履行查询、修改、设置等绝大部分的管理职能,并将大部分操作在客户端上完成,然后与数据库服务器同步,避免了经常在服务器上直接进行调整。(2)安全性强。由于C/S模式是配对的点对点的结构模式,因此多采用局域网的协议,而且通常是学校内部固定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用户群,外部计算机或未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不能访问服务器,所以安全性较强。(3)运行流畅。因为C/S模式只有两层逻辑结构,并且很多操作已经在客户端完成了,所以服务器端的运算量较小,网络通讯量低,占用网络资源少,传输速度比较快。C/S模式的缺点:(1)不易维护。现在各高校的规模都比较大,动辄几十个院系和教学部门,所涉及的每个客户端都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十分大。如果实施教师网上登分、学生网上选课和查询分数,则需要安装更多的客户端,系统维护的难度将更大。而且,过多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会造成服务器资源的枯竭或是进程的死锁,使得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2)覆盖面窄。C/S模式限制了网上信息的发布,如学生成绩、课表、教师信息、教务通知等信息都无法面向全校发布,只能通过客户端来进行查询。(3)培训任务重。因为教务管理系统环节较多,比较庞大,操作比较复杂,因此每个客户端上使用该系统软件的教务管理人员还需进行培训。
  B/S(Browser/Server)模式B/S模式是指用户根据所分配的权限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进而进行管理的模式。这种结构相对于C/S模式来说,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开放性。B/S模式不要求使用者在每一台电脑上都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电脑安装了网页浏览器,那么就可以根据用户名和密码像登陆邮箱一样登陆数据服务器来获取数据,覆盖面比较广且使用简单,对于使用人员来说基本上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但是,B/S模式由于几乎所有运算工作都由后台服务器来进行,所以对服务器的要求较高,在处理大量数据运算时容易发生死机现象。另外,由于这种模式的开放性所导致的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也较难保障。
  考虑到C/S模式和B/S模式的一些特点,现在比较常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多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内的各主要教学管理部门安装客户端软件,设定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同时架设web服务器,以便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查询相关教学信息。这样的管理模式缩小了系统维护和人员培训的范围,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放在C端,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荷,扩大了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覆盖面,管理效率较高。
  
  合理利用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加强培训,确保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一般来说都比较复杂,功能很多,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学籍和成绩的管理、教师管理、教学场地管理、教材发放以及排课系统等。对于像院系这样的管理部门来说,几乎所有的管理模块都要用到,这就要求院系等终端管理者对教务管理系统十分熟悉并能够正确运用,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软件设计者或系统维护人员要在全面使用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之前对所有承担管理任务的客户端使用者进行认真、系统的培训。这项工作做得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合理分配权限,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在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中,由于使用者各自工作岗位不同,管理的职能和权限也不同,所以要求系统管理员对使用者进行分类并赋权。角色及权限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比如,对于学校的教学督导部门,应设立督导人员角色,并赋予查看教室课表、教师课表等权限。对于院系教学秘书,应该将教学计划、学生学籍以及教材发放等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权限放开。而对于专任教师,则应赋予成绩录入等权限。这里要指出的是,作为系统管理员,有些权限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分时段进行放权,比如设置教学计划、成绩录入等。合理地分配角色权限,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
  
  确保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运行流畅、安全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网络教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人参与操作的系统。由于各个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对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要求不同,所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设计的不足,或者使用者操作不熟练,甚至计算机及软件安装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教学工作停滞或系统异常。因此,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在终端使用者—系统管理员—系统设计者或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以本校的系统管理员为中心,及时向系统设计者或服务提供者反馈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尽快解决终端使用者在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是顺利运行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保证。
  多种管理方式并存,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以往手工进行排课管理、成绩管理等工作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但是,我们要看到,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要多种管理方式并存。首先,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是在互联网和校内局域网中运行的,极易受到病毒的攻击,一旦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对于一些重要文件、教师业务档案以及学生成绩等需要存档的资料,在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留存原始资料,以便查证。因此,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实行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方式并存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展,刘菲.基于C/S和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86-88.
  [2]周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建设[J].高教论坛,2006,(12):180-182.
  [3]乌日其木格,马恒宇.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192-194.
  [4]吕云峰,陈仲敏.基于Web的高校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l2):80-82.
  作者简介:
  邢聪(1980—),河南鹤壁人,经济学硕士,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管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