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试析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路

作者:任玲华




  摘要: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应在分析高职教材现状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高职教材建设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与教学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积极推进高职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设,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既可以体现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同时也可以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
  
  伴随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吸取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高职教材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教材建设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对口”教材严重不足现在的高职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职教材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的自编讲义,任课教师自编讲义尽管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但毕竟只是个别教师的经验总结,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不够完善和成熟,存在加工不细、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材的质量。所以,当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对口教材严重不足。
  教材编写缺少行业支持,内容存在不足紧密依托行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教材缺少对职业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与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对企业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因而编写的高职教材存在体系不明、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高职教材的更新滞后于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教材内容陈旧、过时,成套教材少,相关课程的教材缺乏沟通与衔接。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同一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自成体系,内容重复率高。比如,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同一学期开设了《建筑工程制图》与《房屋建筑学》两门课,均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很多教学内容是交叉重复的,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依靠教师进行协调。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衔接差、课程之间明显脱节的现象也很常见。因为不成套,所以经常会造成内容不连贯,从而导致教师授课时间上的浪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编写成套教材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在高职教材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使用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上课讲授用,缺乏实践训练的内容,学生的实践训练大部分是在课程结束前抽出一段时间集中进行,实践任务也多由教师确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很少,专门的实践教学教材更是缺乏。实践性教材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如我院开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采用的是全国性教材,建筑计价实例与浙江省的具体实际不相符,导致教师上课时要自己搜集有关浙江省的建筑实例,套用浙江省的定额来授课,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该教材应该与浙江省造价员考试紧密联系,但是市场上缺少这种地域性、针对性较强的教材。
  
  高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高职教材建设要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同步进行。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编写出突出高职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特点的教材呢?根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高职教材建设现状,笔者认为,高职教材建设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原则,遵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力本位教育,按照岗位设置课程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具体到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灌输多,与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环节薄弱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材建设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者按照工作过程、工作内容组织课程,总之,应按照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材内容,使教材建设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特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是教材建设的基础,高职教材应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应在具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形式等,使教材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遵循产学结合的原则。
  符合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符合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原则,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相应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业技能来设计。应突破以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设计课程的方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完善性,以理论实用、够用为度。课程应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成若干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只有科学地构筑课程体系,理顺课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教材编写的范围与内容,防止出现遗漏或重复。
  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要求,加大实训实习教材的开发力度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采取“2+1”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习一年。实践证明,这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要学练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高职教材要满足有学有练、学完就练、边学边练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应最大限度地融合,同时还要提供实践案例,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实际学习和训练的要求。因此,教材建设应加强独立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力开发专门的实训实习课程教材。在编写实训实习教材的过程中,编者应加强调查研究,到企业和公司中去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密切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实际,不仅要考虑当前经济的发展,也要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这类教材应以实用为目的,只需简单介绍理论,而将主要内容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符合实用性原则,坚持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高职教材建设也应通过产学结合体现其特征,但目前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双料教材基本没有,大部分学校只是简单地将学生的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放到合作企业去完成。因此,高职教材建设也应实行校企合作。高职教师了解教学规律,编写的教材符合规范要求,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则熟知工程技术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掌握大量的工程技术实例,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与技术性。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与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必须加快高职教材建设的步伐,理清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化教学改革,突出高职特色,以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为总体思路,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征的教材,以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要,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乃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依托行业加强教材建设[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吴百中.高职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1,(9).
  [3]蒋晖.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6,(5).
  [4]蒋锦标.高职教育教材改革建设思路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7,(5).
  作者简介:
  任玲华(1980—),女,山东莱阳人,硕士,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