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采用激励法对高职生进行创业指导的研究

作者:张广贤




  摘要:激励法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潜能的重要手段。激励法对高职生创业教育指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激励法;高职生;创业指导
  
  “激励”意为鼓动、激发情感使人振奋或振作。激励法是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及行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指利用人的情感、愿望、需求等心理动机,为鼓励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或任务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激发人的潜能、鼓舞人的斗志、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介绍几种激励方法,旨在探讨指导高职生走上创业之路的具体方法。
  荣誉激励人的一生都渴望成功。事业的成功是一个人终身的最高追求,创立自己一生的事业,是一个人崇高的理想、目标和最有价值的荣誉。教师要多给学生灌输创业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创业成功者的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为此,应收集有关创业的典型范例,以激励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渴求,并鼓励条件基本成熟的学生积极创业。可以通过开会的形式,表扬、嘉奖本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请他们交流创业的感想和经验以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以此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
  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指对已经得到学校或政府部门认可的自主创业项目进行物质、资金资助的奖励办法,旨在带动和促进更多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这种奖励办法的意义在于使正在创业的学生得到一定的物质、资金援助,在精神上得到较大的鼓舞。近年来,政府在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免征各种证照费、税费、市场管理费等。有些高校在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为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华东师范大学亮出“组合拳”:如申请的创意产业项目被校方批准,学生可获得学校最多30万元的资助,对处于创业关键期的学生,学校允许其休学创业,部分创业骨干每年还可获得2~4分的创业学分,以缓解学业压力。物质奖励不仅使创业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得到经济资助,而且使受奖者赢得了社会声誉。随着事业的发展,这些良好的声誉是他们融资的坚实基础。政府对一个人的褒奖是对这个人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最佳肯定。
  吃苦激励就是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其基本意义是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只有正确地利用刻苦激励,教育、鞭策学生锻炼出一种不怕苦和不怕累的精神,他们才能在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顶得住,从而为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弘扬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将他们从传统的观念和旧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努力探索,开辟出一条新路,从而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创业的物质力量,做出骄人的业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说:“吃苦是一笔财富。”他是在农村长大的,各种农活,包括清理猪圈、造绿肥、割草、犁地、收庄稼等,他样样都干过。15岁那年,他和村民一起吃住在离家数里之外的小山上,劈石头、打炮眼、点炸药、造“大寨田”。在他的记忆中除了苦和累,还有惊和险。有一年,队长分配他去看管浇灌的水泵,这项工作较轻,水泵正常工作时没多少事干,因此,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看书。一天,上水管突然泄漏,漏出的水形成强大的水柱,不偏不倚刚好喷到手动电闸上,他当时什么也没想,立即放下手中的书冲上去拉下电闸,水停了,竟然没触电!但回想起来他阵阵后怕。农村的艰苦劳动,既磨炼了他的意志,又锻炼了他的身体,为他今后克服人生征途上的种种困难奠定了基础。
  实践激励要鼓励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有关专家认为,高职生创业要经过3~5年的打工实践磨炼,将自己融于社会和市场。只有深入社会、熟悉市场,才能使开创的产业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适应市场、赢得市场,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四川某青年因家庭贫困辍学,自幼练出一身烧砖瓦的本领,18岁时他被老板提升为砖瓦厂厂长,从而在实践中学到了管理经验。20岁时,他承包了一个砖瓦厂,利用自己的烧砖技术和管理优势开始创业。他精心管理,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不足两年盈利200多万元。他看准广东淡水的优越地理位置,以每亩178元的价格买下了几百亩地。几年后,惠阳城迁到淡水,地价猛涨,他除了自用一小部分创办企业外,将其余土地全部卖出,并用盈利的钱创办了新企业,滚动发展,总资产已超亿元,从而为全国青年、打工仔树立了一面旗帜。真知来源于实践。这位青年的成功是从实践中得到的,他以精湛的实践经验描绘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他的成功也是高职生创业实践的楷模。
  美好人生激励自主创业是高职生描绘美好人生、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途径。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为之不懈奋斗,会将获得的成功视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满足。自主创业应首选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职业,那样,能挖掘人的最大潜力,发挥创业者的最佳特长。同时,自主创业是自己当家作主,一切都得亲自挂帅,所以,创业者有很大的责任感、成就感、欣慰感和荣誉感。要创造美好人生,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目标。如果一辈子只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做一个企业普通员工,得到一份固定的收入,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不错的,但对于受过高等教育多年且已经具备创业条件的高职生,这个目标显然是低了。要做好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就应抓住学生上进心强,易受感动的心理,向他们灌输“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创业思想:要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必须从现在起就做好创业准备,设计好蓝图。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针对高职生个体特征和创业动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和表扬等方式,把高职生的成才动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轨道上来,引导到立志创业、自主成才的方向上来。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我们应利用高职生的这些优点,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正确地引导到报效祖国、建设和谐社会、齐奔小康社会的轨道上来。当前,高职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1)目标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应把人的成才动机与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自主创业存在动力问题、思想问题和社会问题。有些学生家长为了孩子读书,宁愿倾家荡产,而如果用在创业上就舍不得投资。所以,鼓励高职生创业首先要作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社会的舆论支持。(2)政策鼓励。通过国家的政策规定,为引导高职生向创业的方向发展而给予一定的实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对有志于创业的高职生在精神上是巨大的鼓舞,在社会条件上是有力的推动。(3)舆论造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成正确的舆论,可形成一股强大的约束力和导向力,调节和规范高职生的创业行为,也可在社会上为高职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激励高职毕业生投入创业活动,需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使大学生积聚条件、准备知识、积累经验、形成动力,向创业的目标奋进,使他们始终维持在创业这个兴奋点上。应加强高职生创业心理研究,使采取的措施更具现实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探索多种激励形式,使高职生心灵深处产生一种争当创业先锋的强大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80.
  [2]华东师范大学在校生创业最多可获30万元资助[N].劳动报.2007-11-10(6).
  [3]郭雷.吃苦是一笔财富[J].中学生数理化(初一版),2006,(9).
  [4]胡继明.策划人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77.
  作者简介:
  张广贤(1957—),男,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就业与创业指导。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