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论机械专业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创新

作者:黄伟群




  摘要:针对机械专业课的特点,从教材内容出发,就如何抓住教学重点,正确处理重点、难点,新课的导入,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课堂辅导进行论述,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机械专业课;教学步骤;教学方法
  
  机械专业课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其知识繁杂,系统性、逻辑性差,理论抽象复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兢兢业业、苦口婆心地启发、诱导,课堂上却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学生心不在焉,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究其根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步骤和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处理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明确目标,精选教材内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等划分教学阶段。教学设计思路应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等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有机地重组。教师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按照“备目标,备学生,备提问,备方法,备练习”的方向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内容的概括、中心发散、编辑纲要、绘制图表等方式沟通知识的内部联系,做到简明扼要、脉络分明。针对机械专业课的特点,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删除与相关学科间相互交叉、重复及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总揽教材全局,综合知识,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和特点的前提下,要针对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及关键。所谓“重点”是建立知识框架结构的支撑点、逻辑推理的出发点,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精髓,是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专业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都是其重点。有重点,才能深入,有重点,才有突破。一般而言,选取重点时要做到:知识聚集,观点深化,有辐射性,能纵横联系,以点带面、以面触点,点面结合。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理清课程的线索脉络,以因果逻辑关系展开教学,可采用提纲式、表格式、结构式、框图式等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使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下图采用的是结构式和框图式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此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
  
  正确处理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的关系
  
  内涵丰富,重点、难点突出的一堂课要想吸引学生,要求教师对课堂知识的讲解不能平铺直叙,要层次分明,对重点内容能抓住主要矛盾,举一反三。有些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还是关键点,而有些内容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点,对于三者间的关系,要区别对待。其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对于重点,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讲授。对难点突破的方法有:(1)分散难点,逐个击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为学生在认识上设置一些台阶,循序渐进,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化难为易。(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3)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4)用直观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抓住关键是解决疑难的突破口,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点线分明,详略得当,具体方法有概念链条法、分类比较法、单元总结法、学科交叉法等。例如在讲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各种机构传动设计时,可按照功能分析→工作情况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分析→设计准则的确定→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确定运动参数、强度设计计算、结构的确定和几何尺寸的计算)的链条进行教学,把有关知识和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教学,在讲课中,要做到既有重点的聚集和浓缩,又能引人入胜,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精心构思,悬疑导入,把握教学技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如此,导入的技巧常常因人而异,具体的方法有衔接导入法、悬疑提问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教具演示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是如何设“疑”,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只有“善问”,学生才能“善学”。这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1)设“疑”要恰当。即对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关键点或易错点上巧妙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提问要得当。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回避学生暂时不易回答的问题,而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易于回答并与题意相关的问题,然后逐步接近问题的中心。提问时,还要注意横向与纵向联系,适当提出几个相似的问题,促使学生运用同一思维方式探析问题,达到教学效果。(3)判断结果处理准确。当学生答错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和指责,而应设置铺垫,给予启发和诱导,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思路与教师思路不一致时,教师不能“一言堂”,而应让学生表达清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经过思考给出创造性答案,教师应该毫不掩饰地给予热情的赞赏和鼓励。
  
  
  更新观念,因势利导,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要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点,实行开放式教学。对于专业课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内容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可采用“讲解+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可通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多媒体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例如,在讲授滚动轴承的结构和应用特点时,学生难以理解,而将轴承实物带进课堂,学生立即就能辨清轴承的结构,对它的应用特点的讲述就变得迎刃而解了。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要由浅入深,由繁到简,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在讲授方法上有两“忌”:一“忌”对课程内容的讲授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和轻重缓急,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二“忌”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管学生听懂没有、掌握的程度如何,不厌其烦地对教材细细讲解,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同时,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言堂”的单向信息交流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七嘴八舌”,相互切磋。
  
  精选习题,加强课堂辅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是教学重要的环节,习题课教学对巩固理论知识,加强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习题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练习指导。教师对例题的讲解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分析、判断、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的示范,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2)精心设计练习。教师平时要有意识收集资料,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阶梯式、类比式习题,使习题的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3)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佳选择,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述几个步骤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顺序,在安排教学顺序时,教师要通盘考虑,灵活运用,不可机械照搬,千篇一律。一堂课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有准备的讲授才能深刻、准确、清晰、明白;有组织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聚精会神,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胡淑珍,等.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郭光华.教师文体写作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黄伟群(1969—),女,广东省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