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探讨
作者:蒋雯音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层次教育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当代大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育方式、体系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医学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就应体现医学与计算机结合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工作中,满足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非常必要,也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不同的深度和层次,但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要求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或工作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在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使他们成为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医学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要体现医学特色,面向医学各专业的应用,坚持“以人为本,应用为先”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目前,大学生入学时就具备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能力,这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调整和更新。而现在很多高校开设的以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滞后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没有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和应用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以简单操作性技能为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不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医学专业联系不够,学校里学的内容与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相脱节。另外,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已经由单机方式过渡到了网络方式,计算机的发展步入了网络化时代,但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于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教学力度不够,以至于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面较窄,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地区差异、重视度和要求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高校新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已很熟练,而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这种差距使计算机教学在实施中遇到很多问题。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低,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统一考试存在弊端现在各种计算机考试基本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和评价每个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差异,教学围绕考试转,实质为应试教育,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拿到计算机操作等级证,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从而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统一考试与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和保障力度不够一些学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学时安排不够、师资薄弱,没有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出全面系统的要求,更没有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用心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和实施方案
设置思路高等医学类院校应设置哪些内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循序渐进地学习,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为了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实施一个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质上是计算机应用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以应用为立足点来确立和组织课程,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不必严格遵循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不同专业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内容要有所区别。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根据“了解—分析—研究—设置”的步骤来进行。首先了解社会需求,分析计算机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结构,然后以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要求来确定有关的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从“层次教育”入手来建立课程体系,即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分层次地进行计算机教学,确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体现了计算机教育与专业结合的特点,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是比较有效、可行的方案。目前,普遍将计算机教育划分成三个层次,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层次参考模型(见下图)。这三个层次是互相联系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层次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次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是相对稳定的,但每一层次的课程内容以及由此构建的课程体系,又是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该层次参考模型,从各个专业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选择相应的层次和课程组合,各学所需,各学所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课程体系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明确各门课程的性质,确保基本要求和目标,合理规定学分,恰当地处理课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进行菜单式选课,规范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达到最佳组合和平衡。同时,课程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能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灵活机动地更新调整。
具体方案我校是一所培养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医学类高等院校,参考以上模型并结合实际,我们设计了一个适合于我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案(见下表)。
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方案的实施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并且以各层次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来统筹安排。方案是否合理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根据教学实际反馈来不断调整和完善,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教学内容要体现先进性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旧的知识和技术将逐渐被淘汰,因此,要不断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把新技术和新知识介绍给学生,突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普遍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教学平台,该系统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易于学习和掌握,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束缚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求知欲,抑制了其创造力。我们可以考虑安全性能更高的Linux系统作为新的教学内容,介绍Linux系统的概念、使用、原理、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既满足个人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需求,又满足社会对Linux人才的需求,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在Windows系统大众化、熟练化后,建议将Linux作为学生必修内容,推广该系统的使用,将Windows作为选修内容。
精讲多练,重视实践环节计算机各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高质量的课件,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并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网络教学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教学、合作教学、任务驱动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创新能力,树立团队精神。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举办讲座、定期进行等级考试辅导、网络教学等形式。网络教学提供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交互式环境。如我校的网上精品课程是一个师生交互平台,上面提供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例题、学习参考资料等,利用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备课、发布通知、布置和批改作业、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学习课件、提交作业、提出或讨论问题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评价和反馈,既要考出理论水平,又要考出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采取平时作业、上机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议期末安排一个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达到真正提高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借鉴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评测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以利于培养高素质、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合理组织和安排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以往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使计算机教育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医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推向新高度[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赵鸿德,王启智.层次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N].计算机世界,1997-04-07(223-226).
[3]滕艳平,郑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3):109-110.
作者简介:
蒋雯音(1982—),女,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教学。(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