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职校企双方携手打造“订单”品牌培养模式的尝试

作者:王章华 王 林 龚兴雷




  摘要: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订单”培养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可以保证企业发展有人才,学生就业有岗位,学院办学有生源。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在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好评。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品牌
  
  多年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二、三、零”的联合办学特色,即“争取一批订单、强化两方培养、达到三个满意、实现‘零距离’上岗”。截至2007年底,已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丰田汽车等46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与“订单”培养,“订单”覆盖了学院50%的专业,每年的“订单”学生始终保持在学生总数的1/3以上,“订单”学生的就业率达100%。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订单”培养的规模与质量走在了高职院校前列。
  
  落实工学结合,广辟“订单”渠道
  
  主动出击找“订单”早在1999年,我院就组织专人到三一重工等大型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并向企业表达联合办学的意愿。不久,三一重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我院机械工程专业的一个班成建制地编为“三一订单班”,经过半年多在该企业的培训实践,35名学生因综合素质较高,全部被派往全国各地的分公司担任售后服务工程师。跟踪调查表明,企业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打破了三一重工“非本科生不用、毕业后无两年相关工作经验不用”的用人惯例。此后,我院主动到企业联系,湖南省路桥集团、山河智能、中联重科等大企业先后与我院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通过关系寻“订单”与三一重工联合办学的成功,坚定了我院扩大“订单”教育的信心,全院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市场观念,主动与企业联系开放办学。2002年3月,汽车工程系教师利用到广西参加“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年会”的机会,结识了广州物资集团汽车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并主动向公司领导介绍了我院联合办学的特色。在详细考察并了解我院“订单”培养的特色与做法后,该公司当即与我院签订了“订单”协议,选拔70名学生组建了“广物班”,此后,“广物班”订单一届接一届。几年来,我院教职工通过同学、朋友、亲戚介绍,利用参加学术会议和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等机会,积极为寻找“订单”牵线搭桥,通过这种方式,珠海笛威欧亚、广州本田汽车维修站等十多家企业先后成为我院的“订单”伙伴。
  打造特色引“订单”我院十分注重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结合,贴近行业、企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是我省工业的支柱产业,拥有一批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在全国同行业领域领先的龙头企业。为增强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功能,我院将机电汽车系中的“工程机械运用专业”分离出来,组建了机电工程系,开设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等专业,专门为我省机械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该系学生全部为“订单”学生,是名副其实的“订单系”。实施“订单”教育以来,根据“订单”企业的需求,我院及时调整、改造、合并、新设了12个“订单”专业,引来了众多的“订单”伙伴。
  
  校企双方携手,确保“订单”质量
  
  培养计划校企共定培养计划是确保人才质量的先决条件。我院所签的“订单”,不仅是定人员,定数量的“就业订单”,而且是定规格,定标准,定水平,定质量的“人才订单”。经校企双方协商,我院制定了“工学交替式”培养计划:在校内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学习,公共基础课渗透企业文化,职业技术课融入企业产品知识,同时,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工学交替”,企业的技术管理活动就是教学案例,广泛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集理论与实训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在企业主要完成生产实训和毕业设计,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生产实际给学生授课,使学生未就业就接触到实际产品,学到许多在学院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这种培养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注重将劳动部门要求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联合办学企业的企业文化、服务规范、工作流程、产品知识等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
  “订单”学生校企共选为了切实保证“订单教育”的质量,校企双方共同派出有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人事管理人员选拔“订单”学生。做到企业需要的“订单”数量公开,岗位工作要求公开;学生根据条件自由报名,由企业与学校组成面试小组选拔,将选拔出的学生张榜公布,接受教师与学生的监督。
  教育资源校企共享一是品牌资源共享。我院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先后组建成立了“三一班”、“元征班”、“中联班”、“民太安班”、“运一班”等二十余个以企业名称冠名的“订单”班,并举行隆重的“班牌”授予仪式。二是实训资源共享。“订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针对工作岗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联合办学企业,先后在学院内投入近千万元建立了“三一实训室”、“中联实训室”、“新中皇汽车维修车间”、“丰田实训室”等实训室。另外,所有联合办学企业的生产车间、售后服务现场、施工工地现场均是我院的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这些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能得到“真刀真枪”的训练,全面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三是师资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企业工程师就是学院的兼职教师,全程参与教学活动,直接教授与岗位能力相关的课程,如“三一重工”有11名高级工程师、1名副研究员、3名工程技术人员在我院“订单班”任教,系统讲授《现代工程机械》、《摊辅机》、《挖掘机》等多门课程。学院教师则参与企业的科研与员工培训,我院的一名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三一重工编写了《现代工程机械柴油机》、《现代工程机械电气基础》等多本培训教材,承担并完成了三一重工的《全液压吊管机应用与强度分析》、《推土机跑偏故障诊断与整改方案》等多项企业生产实际中的研究课题;我院的一名副教授通过研究企业文化,为三一重工的员工开设了“三一系列文化讲座”,并将其内容纳入“三一班”学生的德育教学范畴。
  教学过程校企共管一是明确质量标准。围绕“订单”教育各主要教学环节,我院组织教师到联合办学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广泛深入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与修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十余套,使广大教师在“订单”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二是加强过程监控。建立了包括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事故认定制度、日常巡教与教学督导相结合的常规监控制度;聘请了二十余位退休的老教师、企业的老专家作为专职教学督导员,对“订单”班的教学过程与质量进行全程监控;采取面试、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规定了学生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才能进入联合办学企业工作。三是强化学生管理。完善了学生在企业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补助、“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等;采取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与团队精神;建立了学生培训档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与培训情况。
  
  实现三个满意,打造“订单”品牌
  
  企业发展有人才到目前为止,我院通过“订单”培养,已向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广物集团、深圳明太安、省路桥公司、丰田集团等企业定向输送合格毕业生四千余人,大大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订单”班学生的优秀素质和良好表现赢得了企业客户的好评,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据对三一重工“订单”班毕业的1125名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有6年,尽管企业技术更新快,员工淘汰率高,我院的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技术发展的需要,无一名学生“跳槽”或被企业解聘,三一重工的董事长称赞我院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学生就业有岗位“订单”班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学习,实质上是“准就业”,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既完成了实训教学环节,又实现了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解决了企业新进人员因“水土不服”,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从而缩短了就业链条,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生与家长都非常满意。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所有“订单”班学生全部就业,有的在读学生也被列入提前录用计划。
  学院办学有生源“出口”畅带动了“进口”旺,我院“订单”班学生的良好表现,坚定了企业与我院合作的信心,已有的“订单”企业年年追加招生计划,新的企业“订单”不断涌现,学院生源十分看好。
  通过实施“订单”教育,我院建立了三个机制,即紧贴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机制,产学结合、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招生就业统筹考虑的培养机制;构建了三个体系,即“一教双证”教学体系,“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四好标准(好形象、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育人体系;实现了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解决了“三大难题”,即学生就业难题,实习设备不足难题,实训教师缺乏难题。我院将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不断探索与完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章华(1966—),男,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王林(1966—),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龚兴雷(1968—),男,法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