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钟汉华 郑 玲




  摘要: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应依据行业优势,开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以学科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加快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产学结合,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已经有五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企业需求的变化,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全面分析社会、行业及职业教育的现状,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我院采取了多项措施,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
  依据行业优势,开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加强对专业教学改革的领导,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各专业改革与建设课题组,由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选调一批有丰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经验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骨干,并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参与研究、制定和落实改革方案,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学院近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学院还将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便更好地指导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与人才优势,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分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工作,使专业设置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增强高职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我院在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征求专业咨询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国外的CBE理论,运用DACUM表方法,编制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图,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其主要特点有:(1)重视文化基础课与选修课内容的编排,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2)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加强职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拓宽知识面;(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计划自成体系。
  打破以学科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加快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企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必须根据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高职教育要打破原有以学科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加快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格构建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流程,探索实验实训的新模式。要培养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以施工技术应用、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招投标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专业岗位为主,调整优化专业教学方案;要根据优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优化的专业教学方案,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核心知识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绘图识图能力、现代化测量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造价编制能力、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探索课程体系新模式。本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主要以模块的形式,打破传统的“三段式”结构。新的课程结构包括公共课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专业拓展(选修课)模块及课外教育模块等五个部分。其中公共课模块具有基础性与应用性;职业基础模块具有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技术课程则具有职业性,与职业岗位证书教育相配套,重在培养学生第一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拓展模块,主要用于满足学生第二专业的需要和发展个人爱好与特长;课外教育模块包括课外读书活动(中外名著、人文、社科等读物)、社会实践、劳动、科技活动、文艺实践、讲座(人文、心理健康、艺术等)、操行评定等。教学管理采用学分制。模块化结构与学分制管理将大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还应十分重视课程综合化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课程的有机综合非常必要,一是可以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节省课时,二是在综合过程中应精简内容,删除冗长、繁琐的公式推导和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内容,提高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2002年,我院先后承担了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土木工程制图网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网络》、《水工建筑物》等课程建设项目,投入职业基础与职业技术课程教师十余人,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多媒体制作技术,项目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土木工程制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地形测量》三门课程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2004、2005、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我院不断开发应用型教学课件,力争摆脱传统教材模式,开发突出讲练结合、网络多媒体交互的立体教材,积极组织本专业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我院主编的《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治河与防洪》、《工程建设监理》、《施工组织与管理》、《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等9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专业的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基本上均采用我院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教材。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与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关键。除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根据岗位群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要求,确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我院明确提出了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24大类131项职业能力(施工技术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层、专业单项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有机的层次。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层由实验实训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测量仪器操作、建筑材料、土工实验等基本专业技能;专业单项培养层主要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或生产实习完成,培养学生进行单项工作的能力,如施工工种操作、结构计算制图、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能力等;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依靠毕业设计与顶岗实训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两个层面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施工员的身份到有关生产单位参加实际工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达到毕业即可直接上岗的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