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黄人薇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已渐显滞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设置的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为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原则,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我院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Windows和Office为平台运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计算机素质,为各专业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最基本的操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差不齐高职学生部分来自普通高中,部分来自职业高中。相对而言,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文化理论知识成绩好一些,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一些,但在整体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职学生部分来自城市,部分来自农村。相对而言,来自城市的学生多少接触过计算机,来自农村的学生却几乎没有碰过计算机,这就造成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学生连如何开机都不知道。
  教学内容单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仅停留在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重要配置,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的方法等方面。实践环节也是以Windows文件和文件夹操作、资源管理器操作、Word排版、表格制作和图形处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和数据表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Internet浏览信息和电子邮件等内容为主。
  教学方式滞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仍是学科制章节教学的形式,多数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时循规蹈矩地按章节进行,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基本理论知识,辅之以投影演示,学生在计算机房按实验指导书进行实操练习,再由教师用深蓝易思广播教学软件讲解演示实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不采用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的模式。
  考核方法落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采用由指定教师命题、笔试加机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任课教师手工批改试卷,评定学生考试分数,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考试成绩(占70%)构成。由于存在试题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平时成绩评定标准不清晰等问题,考试成绩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操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好成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入学时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学院决定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学院组织2100名2007级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机试),测试后由机改实时得出成绩,由学生根据本人成绩做出修读相应课程的选择。不能通过测试的,只能修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勉强通过测试的,根据自己是否有把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做出选择;通过测试的,可以选择修读其他感兴趣的课程。经测试、选择后,1600名学生选择修读《计算机应用基础》,180名学生选择修读《静态网页设计》,150名学生选择修读《数据库》,120名学生选择修读《程序设计》,50名学生选择修读《网络技术》。实行分级教学后,学生逃课、上课做其他事情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各取所需,自主学习,对知识的渴求比强制学习更自觉、更主动、更迫切。
  项目教学,突出目标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时,学院强调这门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能力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突出实践为重点的思想。原有学科制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学生完成一个典型产品或服务的完整工作过程,这个目标是通过几个项目来完成的。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事先制作好一份个人简历,包括Word中的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表格处理、文档排版等内容。教学紧紧围绕着教会学生运用Word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这个目标进行,将这个目标的实现分解成多个项目,教会学生掌握Word中的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表格处理、文档排版等功能。在明确以项目驱动模式实施教学后,教师按项目驱动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每个单元进行改造,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每次课都围绕着Word文字处理软件这个目标展开,都有具体的能力目标,或是文字处理,或是图片处理,都有大量的能力训练,都有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互动教学,加强实践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原则下,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有的采用案例演示讲解法进行授课,将概念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在案例演示过程中引出各个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有的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上自主学习网站,方便师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网站发布教学信息、布置作业、解答问题,学生利用网站学习教学课件、提交作业、提出问题;有的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讲义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为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院2007级《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课扩大至45学时,占总学时的71.43%。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学院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精挑细选、有的放矢,尽可能地以案例法实施教学,让学生练习真题真做。例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要将实践内容与个人求职简历或专业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文档编辑排版的能力;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要将实践内容与主题班会演讲稿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幻灯片制作的能力。尽管增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但仅依靠45学时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是不现实的,因此,学院在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机房,学生可凭学生证进入机房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上机操作机会。加强实践的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以体现高职教育“重实践、重能力、重创意”的特色。
  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应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院对2007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以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替代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40%。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是国家级考试,涵盖了基础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实操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依据课堂表现、上机操作、实验报告、作业批改等因素综合评定,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可使学生不仅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由于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是一种全程跟进式的考核,能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真正水平,更能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知识学习与技能积累。考核方式改革后,当初入学测试未能通过考核的2007级的1000名学生在参加2007年下半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时,一次性通过率达51%。根据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计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评成绩,这1000名学生的合格率达80%,比以往70%左右的合格率有所提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高低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拓展了教学与科研的广度和深度。
  但从2007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对学生现有计算机水平作出科学认定的评价机制,实现按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级教学的目标。(2)打破自然班的建制,实行分级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排课、成绩等都要按分级后的班级进行管理,管理难度增大,因此,要加强教学管理。(3)加强机房资源建设,机房是保证计算机教学的命脉,加强机房软硬件建设有利于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现有的大多数教材不适用于高职教学,应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及培养目标编写相应的教材。(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高建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15-16.
  [2]常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教育,2007,(1):54-55.
  [3]谢碧蓉,等.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教学改革广角,2007,(1):86-88.
  作者简介:
  黄人薇(1972—),女,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教学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