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卢智伟




  摘要: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第一堂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当安排实验、实习教学,留心观察学生的反应,运用多媒体手段扩充教学容量,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体会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技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本课程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十分抽象,其中一些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任由学生凭空想象,所以学习难度较大。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条件尝试改进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十分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初步印象。如果在第一堂课就要面对一大堆生涩的名词,如工艺、热处理、相图、塑性材料等,会使学生产生课程内容枯燥的印象,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设计的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讲一个古代侠士造剑的故事古代大侠手中的宝剑是怎样造出来的呢?首先,要到深山中去寻找优质铁矿石,经过千锤百炼,最后还要趁热将剑放入水中快速冷却(这个场景在电视剧、小说等中很常见)。讲完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造剑过程,重点说明最后一步的作用,并介绍中国远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水与火合为粹”的说法,东汉就有“清水淬其锋”的记录。结论是热处理是一种加工方法,是改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方式。
  展示一把“削铁如泥”的菜刀古人有宝剑,能削铁如泥,现用菜刀代替一下。用菜刀猛砍铁条(铁条用软一些的),砍出深3~5毫米的口子,而刀子无损伤。此时提问学生:为什么菜刀与铁条都是金属,而菜刀没有损伤?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虽然都是金属,但是二者的成分不一样,加工过程不同,性能就不一样了。
  做一个热处理的对比实验(在实习场进行)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热处理作用的印象。实验分两步:(1)取一块普通钢板,锯成大小相等的三块,编为A、B、C号。请几位学生用锉锉削这三块板材,并判定锉削难度。(2)将A、B号钢板加热到红热状态,然后将A号钢板迅速放入水中,将B号钢板放在空气中冷却。重复第一步,进行对比实验,并用硬度计测试。结论是:放入水中冷却的A号钢板硬度高,B号钢板硬度低一些,C号钢板硬度最低;放入水中冷却的A号钢板耐锉削,B号钢板要差些,C号钢板最差。做完这个实验后,引导学生回想实验过程中加热与冷却方法的不同对A、B、C号钢板性能的影响,请学生自己对比进行小结。
  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在好奇和兴奋的同时记住了热处理的过程和热处理的神奇效果,从而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广泛参阅教学资料,
  了解学生特点,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拟定详细的教学步骤,明确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准备好试验、现场教学的设备及其他教具,以防止由于准备不充分造成差错和忙乱。笔者认为,备课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在教材方面要通读教材,熟悉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根据大纲要求从整体把握教材,明确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参阅相关的专业书籍,汲取多方面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但不能太难、太深。同时还要大量积累能够解释、说明教学内容的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在学生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利用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基础、兴趣、班级、学风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教法。
  在教法方面笔者没有固定的教法,案例法、现场教学法、提问法等等,只要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教法,都是好教法。只有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法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情况及现有条件而定,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
  在时间安排方面应大致拟定授课过程的时间安排,并适当留出一定的时间,以便灵活使用。
  在设备、教具、场地方面课前应联系好教具、场地及实验实习教师。为确保教学效果,可以先演练一次。如果没有实验员,可由授课教师完成实验工作。一定要按照场地的安全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多安排实验、实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实用性强,授课中应注重体现与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重点讲解识别牌号、成分、选材、热处理等实用性内容,因为工人一般更关心的是用什么工艺方法能使材料具备某种性能。
  这门课程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课,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离不开实验、实习。教材设计的试验是不够的,未能完全体现本课程来自生产实践、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特征。笔者增加了以下实验、实习内容:(1)钢的火花鉴别;(2)钢的拉伸及冲击试验;(3)榔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加工实习;(4)铁丝与铝丝的疲劳试验。这些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理论教学多举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因为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学生极容易走神,因此要适当穿插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例子,既可解释、说明知识点,又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广泛收集、记录有利于教学的例子。例如,讲到金属物理性质中热胀冷缩的性能时,可以铁轨上伸缩缝的用途加以说明;讲到铜的性能时,可以音响设备中大量使用的高纯铜导线的作用加以说明;讲到钢材的优异力学性能时,可以美国的金门大桥为例,大桥的两侧有巨型钢塔,高342米,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将大桥吊起,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诸如此类的例子十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学生在每次上课过程中不可能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会受天气、环境或某些事件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发现学生未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可在不中断授课的情况下判明原因,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学生听到教室外的吵闹声而东张西望,可以提几个问题,等学生安静了,再继续上课;如果有较多的学生走神或睡觉,不妨讲一个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小笑话,在一阵笑声中使学生清醒过来,并集中注意力;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茫然,不妨换一种方式再讲一次。在授课过程中留心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运用多媒体手段扩充教学容量
  
  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直观、容易接受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配上文字、图片等内容。对部分受条件限制不能完成的过程演示,可有两个解决方法:(1)运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出过程的动画,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比用挂图、模型的方式更为生动。例如演示纯金属的结晶、拉伸变形、疲劳破坏、塑性变形的过程等。(2)运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将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设备或技术人员的解说等内容拍摄下来,放入课件中,可有效地避免受场地、设备、时间的限制,更生动、清楚、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知识
  可缩减部分教学内容。如微观结构、钢的加热及冷却的转变原理、二元合金相图等,对于在未来工作中不太可能用得上的知识,可适当减少一些课时。
  可增加钢材应用的实例。例如,在讲授教材中两个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时,学生难以理解,原因是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主轴、变速齿轮是什么,更不用说了解其力学性能要求。因此可从一些简单零件入手,如锤子、菜刀、传动轴等,由浅入深,学生更容易接受。
  总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与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彭十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课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3]黄果.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作者简介:
  卢智伟(1973—),广西石化高级技校讲师,技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及学生德育工作。